开栏语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消息 据三湘都市报9月10报道 实施“民族团结进步行动”是我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一条重要经验。为促进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省人大组织了“民族团结进步行”集中采访活动。
邵阳县青草村是远近闻名的“秀才村”。
作为该县最大的纯回族村,青草村人口1390人,36年来竟走出了110名大学生,村里家中有2名以上大学生的有22户。
供儿读书30年没添家具
记者进村时,76岁的伍金莲正倚着门房跟老伴聊天。伍金莲家是一栋30年前修建的红砖房,除了电视机,家里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家电。可她骄傲地伸出3个手指头,说家里有3个大学生。老人的儿子叫张超波,今年51岁了,带着儿媳妇在外面跑货运生意。老人有三个孙儿蓉蓉、媛媛、文文,儿子把赚到的钱交给老人,让老人陪着孩子们读书。
1993年,伍金莲在邵阳县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陆续陪着3个孙儿上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好消息也陆续传来,2005年蓉蓉以优异的成绩被南华大学医学院录取,2007年媛媛考入怀化医学院,2010年文文又考入吉首大学。
老人说,30年了,家里没添置过新家具,全家人全部的积蓄都给了孩子读书。
老人寒窗陪读5点起床
78岁的苏月梅做梦也是笑的,她的孙子张长江今年被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录取了。继姐姐考上邵阳经贸学院后,张长江是家里的第二个大学生。
苏月梅也是一个寒窗陪读的老人。从孩子6岁起,苏月梅就在临近的隆回县租下一间小屋,老人冬天早上5点多起来给孩子做饭吃。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十分有限,一瓦平房多处补漏,家徒四壁,木床上的旧棉絮都已经翻开了花。
青草村村支部书记张升健说,村里没有打牌赌博的,大家也不攀比谁家房子大,大家暗暗较劲的是谁家孩子有出息。
幕后
村里陪读成风
为方便子女上学,回族村的人还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即孩子上学,家长(老人居多)陪读。村里青年人中没有一个文盲,就算没考上大学的也有高中文化,依靠农技知识开发蔬菜、果园。学有所用,村民们尝到科技带来的甜头,更加尊重知识。(记者 张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