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葛家周边的饭店、市场、居民区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是有废品的地方,都会有葛长江的身影。大到纸壳,小到烟盒,他都一一捡起。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晚上8点多回来,有时忙得午饭都顾不上吃,成了老人80岁以后的“崭新”生活作息表。
“第一天捡废品是2004年9月19日,天气不错,挺照顾我的。” 葛长江笑着说,“一年365天,除了大年初一、初二休息,我都在捡废品。”
“父亲捡废品可有瘾了。2007年9月,父亲手术后刚见好,就出去捡废品了,谁劝都不听。”葛长江的女儿葛桂英说。
葛长江有一个小本子,记着捡废品的收入与支出。随手翻一页:2006年1月1日,收入43元;1月2日,收入21元;1月3日,收入30.6元……
对这些卖废品的钱,葛长江把得特别严,家里人谁也不能动。一次,孙子向他要钱买学习用品,他说:“孩子,这钱爷爷不能给你,现在还有许多面临失学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钱得捐给他们。”
卖废品的钱除了捐资助学,葛长江还为印度洋海啸捐款1000元,为南方雪灾捐款1000元……
爱心赢得大家尊重
葛长江的做法感动了附近居民,他家门外面的小门洞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废品集散地
最初,朋友和邻居大都不理解,说葛长江出风头、有毛病。家人也嫌他丢人,老伴林培娥索性把他锁在屋里三天。“老头子可倔了,锁三天,他真的病倒了,我拧不过他,就同意了。后来慢慢理解了他,现在我经常和他一起捡废品。”
葛长江的家人纷纷加入了他的爱心捐助行列。“从不理解到支持,爷爷用他的行动给我们上了一课。”大孙女葛玉说,从那次到贫困学校参观后,每次回家,他们都坚持向捐款箱里捐款,“爷爷给我们留下的这笔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能传承下去。”
葛家附近有个286路公交车终点站,有不少乘客随手扔掉的饮料瓶,一开始,队里职工不让他捡:“拿谁不识数咋的,我们不知道拿去卖钱?”葛长江啥也不说,拉上老伴,拎来水,帮车队扫地、擦车。慢慢地,车队上下几十位师傅知道了葛长江捡废品的初衷,开始帮助他捡瓶子。有时车一进站,车长就喊:“葛大爷,我给您捡了12个瓶子……”
附近的欧亚车百商场也是葛长江捡废品的宝地,开始时职工和保安往外撵他。他就帮人家卸车、扫院子,来换废纸箱。后来,每到快下班时大家都主动帮葛长江四处搜罗纸箱。2009年年底,葛长江病了,欧亚车百还派员工代表去看望他。
“一边放报纸,一边放瓶子,这些废品大家都码得整整齐齐的,都是放下就走。”林培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