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艮岩石刻
艮岩石刻位于中夏公园内,素有“艮岩龙隐”之称,为宜章八景之一。艮岩石刻始于宋,止于民国三十年(1941),历代石刻面积约110m2,集篆、隶、行、楷、草书之大全,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其字形大如斗,细如绳,大的字径有50余厘米,小的在方寸之间,其中“艮岩”、“龙隐”、“亨泉”、“行云流水”等最为有名。字体结构严谨,石刻刀法有力,虚实搭配得当,气势怀若虚谷,可谓上乘之作。且有地下河水淙淙外溢,清澈冰凉,自古就有多少文人骚客前来观赏、描摹,游人如织,流连忘返,是一处修心养性的好去处。
9、蒙岩石刻
蒙岩石刻位于宜章一中校园内,最早见于宋淳熙丙午年(1186),晚至清道光五年(1825),历经八百余载。石刻颁布在洞壁及摩崖之上,面积约100m2。篆、隶、行、楷、草各体书法均有,运笔气吞河山,刀功苍劲有力,秀如行云流水,势若大气磅礴,可谓龙飞凤舞,气象万千,点、撇、横、捺、竖、弯、勾笔笔到位,字字有神,真乃书家大手。尤其“虎”、“龙”、“介石”、“天巧”最为见著。
10、邝埜墓
邝埜,字孟质,别号朴斋(1385~1449),明永乐九年(1411)考取进士,遂入督察员理刑狱。后官拜监察御史,陕西按察副使,应天府尹、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等职,素以“廉平”而得名,《明史》及省、州、县志均有记载。
明景泰年间,北部瓦剌也先部落进犯中原,邝埜抱病随驾亲征,后死于怀来土木堡。邝埜死后,尸骸未归,其子邝仪奉旨从京师将其父衣冠运回故里安葬。墓封土堆高4.8米,底径10米,墓前有朝廷为表彰邝埜“勤政廉平,匡扶社稷”公德碑一块,并在墓前通道两侧,竖有翁仲、石羊、石虎、石马各一对。现已开辟成一处很好的旅游胜地。
11、蜡园历史文化名村
蜡园古村落位于宜章县白沙乡蜡园村,一色的二层青砖青瓦砖木结构建筑,现存古民居200余栋,占地面积近三万平方米。蜡园古村落建筑很有特色,宏门梁、窗户均刻有木雕,造型灵动,雕刻工艺高超,门楣也有许多行、楷书法,字迹苍劲浑厚,厅内有照壁,刻有人物、花卉、动物等线条流畅的灰雕,文化氛围相当浓厚,体现了一个家庭尚文之风。且建筑格局大气、精巧,巷巷相通,户户对称,规划得相当齐整、科学,当属古代建筑的一朵奇葩。
12、宜章华山红林生态农庄、城关水浸窝杨梅、笆篱范家生态园
13、宜章县南部
宜章县南部的五岭群山中,有一座林木叠翠,风光绚丽的绿色宝库。这就是素有“第二西双版纳”和“南国天然树木园”之称的莽山。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的树木植被种类繁多,形成了独特有趣的格局;热带、亚热带、温带,还包括少数热带的森林植物,都在这里聚集会友,欣荣杂居。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