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首页       要闻       江牧岳生平       江牧岳图集       追忆江老        网友追思       ENGLISH
 
怀念家父江牧岳

家父江牧岳,原名蒋桂锐,曾用名蒋慕岳,191511月出生于四川省蓬安县。

家父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追随者,1936年参加革命。如他的生平记述,1938年在成都主办《星芒报》,其时的志同道合者有胡绩伟、熊复、田家英等人。田家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于文化大革命前夜主动辞世,有人曾归因于文人的敏感或良知未泯,实情他人无从知晓,但蜀人刚烈的性格隐约可见;胡绩伟,七十年代后期是《人民日报》总编辑,是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熊复,是同时期《红旗》杂志总编辑,是那时思想正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家父与胡、熊二人皆为好友,足见家父之胸怀,此宽广包容源于他对战友的忠诚和爱,体现为贯穿他一生对友情的执着追求。

家父洞悉人生,但不工于心计,崇尚简单。笔者年轻时喜欢写长篇大论,使用复杂的词句,家父评价是“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笔者决心痛改前非,每天写一篇四百字小文,蓝笔写,红笔改,直至不能再减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为止。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了家父写文章的宗旨: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但直白讲真话的文章有时也会带来麻烦。

1959年,周恩来总理召集南方数省有关农业的干部,表示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粮食亩产量万斤“高产”的质疑。家父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合理密植,科学种田》,文中讲他在试验田精工细作,水稻的亩产也只有数百斤,意指亩产万斤以上是绝无可能。他时为《浙江日报》社长,因此以社论的形式将文章刊发在头版。此事很快导致了家父被解除《浙江日报》社长的职务。

这是家父第二次遭到大的“挨整”。1942年的“整风运动”中第一次“挨整”,“文化大革命”中又“挨整”。尽管不停地“挨整”,他却始终乐观豁达,喜欢交际,喜欢宴请,喜欢热闹。家父的吃,不追求山珍海味,爱好的多是市井小吃,如担担面、红烧肉、蛋炒饭一类;他喜欢自己动手,更喜欢邀众多朋友来聚会品尝。他是活在当下的身体力行者。

“挨整”而不愤恨,但也有例外的时候。

“文化大革命”中,家父第三次“挨整”,缘由之一是“假党员”,意为混入共产党的坏人,“证据”是30年代四川地下党一位负责人的证词,大意是作为当时的负责人他不记得家父曾加入共产党。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家父为此给周恩来写了封申诉信,信中谈及这证词时用了四个字“胡说八道!”。这是他一生中为数不多的愤怒时刻。除此以外,就笔者所知,他几乎没有抱怨过什么,总是以宽厚仁慈之心待人处事。

笔者曾向家父谈及自己身体不好,精神不济,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家父问:你今年多大?答:半百。家父微笑:你是正当年!健康不是一种数字,健康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行为方式。这就是家父的理解。

有一幅家父“笑”的照片,不知何人所摄,摆在家中多年。笑分多种,有大笑、微笑、含蓄的笑、似笑非笑、矜持的笑、神秘的笑等等,家父的“笑”是那种没心没肺的笑,这是笑的极致。在这种笑意中,他的信心从未丧失过,始终像春风初起时一样的清新。

江牧岳三子江北晨执笔

代表次子江然、四女江红、五子江杭生

2012年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