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境外抢购便宜国货”,只是中国商品在海外命运的一个小方面。在2010年圣诞节和2011年新年前后,半月谈多个驻外分社记者走访当地市场,深入调查中国商品在境外的状况。(《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3期)
“中国制造”陪伴美国市民欢度圣诞
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
中国商品广受青睐
“从传统的鞋帽服装到儿童玩具,从家电产品到4G无线上网卡,从农用机械到汽车,中国制造在俄罗斯几乎是无处不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卢贾宁这样形容中国商品走俏俄罗斯市场。
中国驻俄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凌激说,目前中国商品对俄出口的60%~70%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除了传统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外,中国还向俄罗斯出口成套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总体而言,无论从贸易的结构、产品的质量,还是从在俄罗斯生产的本地化程度来讲,中国商品在俄市场的表现都在不断提高。
在日本,“中国制造”已经渗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近年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通货紧缩,商品价格指数并未上升,但是市场的消费和人均收入却下降了。由于经济低增长和失业率上升,市场消费不足,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购买能力明显不足。中国商品的直接受益者,正是日本的低收入群体。
圣诞节向来是德国人购买力最旺盛的季节。一位德国朋友告诉记者,他在清点自己圣诞购物清单时,发现总共购买的25件大小礼物中,有14件是“中国制造”。而记者在美国纽约市场调查时,不少当地居民表示,不买“中国制造”就买不到孩子礼物。
在埃及,中国产品的价格有很大优势。据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统计,2010年1月~10月,中埃贸易额为58.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埃及出口49.9亿美元,主要产品为电器、机械和纺织品。中国厂家制造、贴牌制造的商品渗透广泛。记者在开罗市区中等收入水平市民经常光顾的一家综合商场看到,这里的日用百货、服装箱包、电子产品、厨房用具、儿童玩具等各类商品,近9成为中国制造。
在金字塔以及著名的哈里里市场等景点,许多旅游手工艺品均产自中国。有商家为吸引中国游客,甚至抠掉“中国制造”的标签。
认可度逐步提高
在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蔡桂茹看来,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的确存在清关程序不规范、质量检验不到位等个别问题,但这并不普遍。如今,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的渠道越来越规范,在俄罗斯注册商标的中国产品也越来越多。
记者采访的大多数俄民众对中国商品并没有太大成见,没有人说自己有因中国商品质量问题导致健康受损等经历。相反,他们承认,正是因为有了便宜实用的中国商品,给他们节约了很多生活成本。
在俄经济人士亚宁看来,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产品的信赖持续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印象正从“低价低质”向“质优价廉”转变。他说,中国商品不如欧美商品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在中国生产的许多产品与国际大品牌没有什么区别。这特别归功于中国大力发展自我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德国的麦德龙是世界第三大零售批发超市集团。记者在麦德龙超市见到,中国制造的玩具、小家电都占据了很大比例,质量也不逊色于欧美同类产品。该集团一位新闻发言人说,中国制造的形象已经大为改观,不再象征低质量了。麦德龙进口的大部分家用电器和大约一半的纺织品都来自中国,这些产品都有很好的销路,麦德龙的许多自有品牌也在中国生产,而这些生产厂家也为其他国际一流品牌提供产品。
海外市场前景广阔
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非洲销售部总监朱聃说,非洲家电业将在未来10年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难得机遇,非洲是唯一一个没有对我国企业加设恶意关税和技术壁垒的地区,也是家电利润率最高的市场之一。目前,日韩企业占据了非洲家电市场的60%,中国小企业占据25%,中国大型企业占15%。
受国际经济低迷、日元高位运行和欧美贸易壁垒的影响,日本制造业订单减少,市场份额降低,失业人数增加,亏损加剧,国际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但是,日本制造业与中国制造业的情况大不一样,日本制造业已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高端,发展空间有限。而中国制造业受传统工业化的影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科技水平落后,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还是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