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看涨有所动摇,看跌比较谨慎
影响预期是调控楼市的一个重要手段,经济学家许小年曾说:“预期而不是当期供需决定价格。”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中央不断加大楼市调控力度,去年4月中旬以前的楼市预期已被打破,认为房价只涨不跌的人明显减少,一些人改变了过去的看法,认为房价“多少会跌一些”。
一季度央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对调控后房价走势,近20%居民持“下降”预期,33%预测房价将“保持稳定”。
南京网尚集团董事长胡光辉表示,中央调控房地产的决心很大,“限购”和“限贷”堪称这一轮调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在短期内撤出的可能性不大,增强了市场“看跌”预期。
据上海中原地产世茂滨江分行经理曹静介绍,目前即使是一些改善性需求,也因楼市遭遇调控而对价格出现松动预期加大,出手比较犹豫。在这种背景下,促成交易难度很大。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购买预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预期,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说,要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在于稳定预期,而稳定预期需要稳定的长期政策,因此既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当前的调控政策,更要抓紧研究制定出台中长期制度。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认为,调控不能把眼光全部盯着房价,要抑制不合理需求、增加供给总量、改善供给结构,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
长期从事房地产研究的南开大学教授曹振良说,从更长远看,“房价收入比”是房价调控的最关键最要害的指标,政府在控房价同时要加快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步伐,同时尽早研究办法让地方尽早摆脱“土地财政”,增强地方政府“控制房价”的内生动力。
利多:保障房前景看好,资金缺口待落实
作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利器”,本轮楼市调控将加快保障房供应提高到前所未有高度,更加突出保障房在供应结构中的地位。
按照计划,今年将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比去年实际开工的套数大幅增加72%。中央领导十分关心保障房建设的进展,住建部与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制定了严格的开工时间表和问责制,各地也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保障房建设开始提速。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道严峻考题,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及民间机构的广泛参与。据了解,1000万套保障房约需投入资金1.3万亿元,而其中约8000亿元需通过社会机构投入等进行融资。
记者调查发现,社会资本的介入与各方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上海市一中心城区房管局局长说,“真正和我们接触的市场化企业还比较少,积极性还并不是很高”,观望的多、操作的少。
专家认为,保障性住房虽然利润率低,但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下,仍不失为安全的经营模式,房地产企业应转变盈利观念。
建银精瑞资本集团董事长李晓东认为,要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保障房领域,还需配套政策支持,并增强政策的持续性。例如给予税收优惠或减免,改变对基金公司和个人投资者“双重征税”的问题;给予企业政策性长期贷款和一定的财政贴息,并允许银行、信托、保险等理财产品投资于公租房基金等。
曹振良说,保障房建设绝不能再耽搁,中央政府应尽快要求各地明确竣工、供应时间,对各级政府形成约束并“铁腕”问责,使保障性住房从“图纸”变成实实在在的房源供应。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