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大连市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扬州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我省继无锡以后第二个“国家森林城市”。
土地出让金的5%用于栽树
拥有“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一系列殊荣的扬州,2005年开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征程。市委书记王燕文说:“扬州建设森林城市,既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更是为百姓增添生态福利。”
植树造林钱从哪里来,树往哪里栽?扬州在全国同级城市中,率先提出“两个同步、两个优先”:即绿化规划与城市各项规划同步;绿化设计与城市设计同步;绿化用地优先安排,所有的用地都要先把绿化用地预留出来;绿化资金优先安排,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5%用于栽树。
有了规划和财力的支撑,扬州近年重点打造以城市环城高速绿色通道为代表的“六线二园”工程及古运河、大运河风光带建设工程,推进以沿路、沿水、沿城等为代表的绿色扬州工程,并加大了城区路、湖、河、园等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升级改造。2010年实施的城区8个出入口、节点、高速公路匝道及文昌路、扬子江路等绿化工程和今年陆续上马的“五路一河一环”为重点的52项绿化提升工程,为建设森林城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市长谢正义介绍,到2010年底,全市森林覆盖面积达13.4万多公顷,陆地森林覆盖率达35.1%,森林-湿地覆盖率达51.2%;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57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7.72%。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就此评价说,扬州森林城市建设不但成绩突出,而且形成了“林水之州”的特色,堪称平原水网型森林城市全国典范。
林城共生 林水一体 林文相融
为了追求林城共生,扬州在绿化景区打造过程中特别注重因势造景,保留场地内原有水系及人文遗迹,丰富乔木、灌木、季花、绿草等物种,形成了“路通树起、一街一景、步移景异”的独特景观。这几年崛起的新城西区和广陵新城,实现了每一方绿地都是一幅画,彰显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呼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效果。
平原水网地区,没有“山地栽树”的优势,但扬州将城、林、水有机统一,下转A9版
上接A1版 分类实施,做到刚性增绿、拆旧建绿、破墙透绿、庭院造绿。短短几年时间,全市造林绿化累计投入资金近100亿元,建成了一大批城乡休闲绿地和道路、河湖堤岸绿化景观带。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考察组成员、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教授这样评价扬州:“把城市商业区寸土寸金之地拿出来栽树,这真切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吴泽民认为,扬州城市每一处绿地都是一道人文景观。
更多地用生态之美造福百姓
扬州城市绿化有“绿肺”、“明珠”、“项链”之说。“绿肺”,就是分布于城市四个方位的四处大型森林公园;“明珠”,就是城内250多个精致的小游园;“项链”,就是沿河、滨江、环城建起的风光带、生态岸线、通道风光带。正因为绿化体系的完善,扬州人出门三五百米就能见绿赏绿,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地级市中均位居第一。
能大则大,能小则小,均衡布绿,是扬州城市绿化的核心路径。扬州不搞动辄数万平方米的大广场,却把绿色撒进闹市区、道路、河流两侧,融入市民生活之中。据副市长纪春明介绍,整个扬州城,绿化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米,最大的广场不超过5万平方米,街头绿地超过1万平方米的也只有二三十个,多数广场绿地几百平方米,甚至几十平方米大。
广场虽小,串联成带,视觉效果成倍放大。近20公里长的文昌路由东向西穿越扬州城,新建了10多个休闲广场,大的文景园1万平方米,小的石塔广场1000平方米; 328国道穿城公路共13公里,两边门面房减密后,建了四五十个绿地广场;古运河两岸,绿带最宽处100多米,窄的也有十几米宽。
扬州城市的绿,自然大方,少见风靡各地的连片香樟,他乡移来的参天古树也不多见。纪春明说,扬州更喜欢用乡土树种,如垂柳、花桃、银杏、槐树等,像香樟、女贞等外来常绿树只是配角。马路中央,长上一排香樟,四季常绿,给开车人缓解视觉疲劳,路两边,多用槐树等落叶树———夏天遮阳,冬天叶子掉光,行人走过树下,舒舒服服晒太阳。
扬州早有“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美誉。而今天的扬州,市区绿化覆盖率已高达47.7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3平方米。城市一天一天变大,扬州人对生态之美的偏爱始终不变,并力求更多地用生态之美造福百姓生活。
来源:新华报业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