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黄毅
外资银行从12月11日开始真正享有国民待遇,它们从事人民币零售业务意味着中国已经全面开放银行业市场。为此,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黄毅。他回顾了当初WTO谈判过程的一些重要环节,认为人才、高端客户、知识产权等五方面将成为今后中资、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
记者:请您回顾一下当时WTO谈判时的情景?
黄毅:当时有两个市场成为谈判焦点,其中之一就是银行业。
记者:为何银行业成为入世谈判的焦点?
黄毅:当时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外资进入会有利于国内银行市场的竞争和效率,第二种观点则相反,认为全面开放会冲垮本国银行业。
事实证明,没有竞争的市场不是一个健康市场。虽然加入WTO之前就有外资银行进入,但是带有试验性,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监管经验的过程。全面开放后,必须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外资银行得到了国民待遇。
记者:请您谈谈全面开放后中资银行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黄毅:中国银行业在外资进入后,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并加以解决,在今后相当时间内至少有五方面的问题。首先,人才。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高待遇是吸引人才最为关键的因素。
我认为,将人才定价权交给经营者是比较合适的方式,这样一来,将会提升中资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此外,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开始出现了国外大批工作人员回归中国金融行业的情况,我相信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遍,成为一种趋势。
其次,高端客户群体是竞争的关键。取得国民待遇后,外资银行虽然获准经营所有人民币业务,但他们很有可能只做高端客户的业务。因为其网点因素,零售业务还不会那么快展开。
第三,知识产权的竞争。对于外资机构来说,盈利是最为关键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它们有着成熟的产品和技术。随着以后中国金融市场、相关服务和产品的进一步发展,知识产权将成为竞争越来越核心的问题。
第四,金融衍生产品领域。外资银行在衍生产品这个领域具有相当成功的经验,而中资银行需要加大投入改变目前的被动状况。
第五,对于中国人民币汇率、利率改革的进程,以及税收法律和政策与国际市场的差别,会给中资银行带来压力。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