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民表示,在“优生优育”政策的指导下,今年全国大熊猫幼仔的总产量也将比去年降低一半左右。但目前中国人工繁育大熊猫技术日益成熟,种群数量稳定,因此减产并不会影响大熊猫保护工作“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人工繁育大熊猫种群达到400只的目标。
进入 “优生优育”时代,大熊猫的繁育、保护工作在极力保证圈养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的同时,更要积极开展野外放归培训工作,从而让大熊猫重新获得本该拥有的野性。
2010年7月,怀孕大熊猫“草草”被送到卧龙中心位于核桃坪的野化放归培训基地,并于8月产下了儿子“淘淘”。卧龙大熊猫野化培训负责人黄炎说,参加野化培训以来,母子俩已适应野外生活,尤其是“淘淘”,身体健康并充满野性。
黄炎说,今年2月,“草草”母子俩顺利转圈——离开小型培训圈,进入更大、环境更复杂的野化培训圈生活,这也表明圈养大熊猫向野外生活又迈进了一步。今年,卧龙还将增加两到三对熊猫母幼接受野化培训。
“这样,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就形成了梯度队伍,逐渐向野外生活发展。”张和民说。他预计5年后,卧龙参与培训野外放归的大熊猫数量将达10到15只,其中3到5只完全有能力走向野外。
据张和民介绍,“淘淘”是在野外培训环境下诞生、一出生便接受野化培训的幼仔,今年,卧龙中心还可能将人工带大的熊猫幼仔也纳入野化培训计划中,以便对比两种环境下长大的熊猫幼仔在野化培训中的表现,从而探索更好的野化培训方案。
“我们也不排除直接让雌雄大熊猫在野外环境下直接配种育幼的可能,现在一切都在探索阶段。”他说。
一直以来,大熊猫都是世界上最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根据中国国家林业局的统计显示,全球野生大熊猫数量不超过1600只,其中大部分生活在中国四川和陕西两省。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工繁育大熊猫,并用15年左右克服了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成活难”的三难问题。截至目前,中国圈养大熊猫数量已达312只。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