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买榜内幕:出版商自费买书造假象

2012-03-18 16:53:01 来源:中国广播网那个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最近北京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晖在微博上说,由其公司策划出版的《资本之王》一书,在亚马逊经济管理类图书排行榜上是事实上的第一,暗指排在该书前面的《心灵资本》就是买榜上位。

打开今天的亚马逊经济管理类图书榜,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陈晓辉曝料之后,《资本之王》的排名又降了一位。屈居第三,而《心灵资本》一书仍然稳居榜首。对陈晓辉的曝料,一名有着5年发行经验的业内人士匿名透露说:

业内人士:据我们了解应该有一些,我觉得这是一种运作的方式,对于有些出版人来说,就像微博要买粉丝,花钱买粉丝应该是一个道理吧。

当榜单上的排名也成了一种商品后,让人纳闷的是,发行方是怎么操作成功的?天窗文化出版社孙海玉语气非常诚恳的说,她自己就有过买榜的经历。但是,买榜就像是兴奋剂。但没有内容的书,注定只是昙花一现。

记者:您觉得现在买榜的人多吗?

孙海玉:我觉得买榜现在在出版行业里面挺正常的吧,大家觉得是通常的套路,我自己觉得超过50到60多都会有买榜的,因为其实本质的原因是书出的太多了嘛,然后要从那么多书里面突围,读者可能也无从选择,所以他们比较关注榜单吧,从书店那边,他觉得上榜以后他会给你一个比较好的位置,这样的话买榜像兴奋剂,短期内可能有一个比较光鲜的表现,但其实恐怕本质上恐怕还不能长久。

记者:那您这么干过吗?

孙海玉:对,我其实我们公司做了这么久,只有自己一次是应作者要求的,我们安排了作者个人去买这个某一个书店一个排行榜就是这样子,其实买了之后短期内是有效果的,但是其实买榜有一些后遗症,比如说你买了之后这些书怎么解决,如果出版社比较正规的话,你只有买出来的书很难在财务上再把它拿回去,要几百本送个朋友也就OK了,如果要买榜恐怕你最少得有1500-2000甚至更多这样的数字,如果给其他渠道你给比较低的折扣,对把,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是这样的。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对错,我从那个行业人来说是可以理解,但坦白说现在国内现在出版行业里面真的有的劣弊驱逐良弊的意思,就是你真的真心做着可能不一定能好卖,但是如果有买榜的可能会真的有帮助。

出版公司如此热衷买榜,网络书店难道就放任不管嘛?某网络图书前网监人员小刘表示,买榜,其实通过流量监测就能发现。

小张:在同一个局域网当中IP地址比较接近话,这样就会有买榜这种嫌疑,还行吧,可能是大的集团或大的学校能给自己一些员工还有一些福利。

记者随机就“买书前,看不看畅销榜,和买榜丑闻”采访了一对正准备买书的小姐妹。

记者:买书前你一般会不会看畅销图书榜?

顾客:我有时候会看的,因为有时候书太多了,不知道选哪些,然后就看一下排行,觉得它卖的多肯定就好的呗。但它有时候出的那些榜有时候反而不太是很好看。

记者:你听过有些发行人买榜吗?

顾客:听说过。我觉得有点不能接受,按照那个榜买本书结果还是被人家设计好的,当然心中有点被欺骗的感觉。

的确,现在的图书营销,是需要综合的手段,买榜,拼的是人力、财力和精力。貌似是最简单的手段。这种欺骗带来的关注度,在没有真材实料的书籍本身后,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必将“多行不义必自毙”。害了自己,也祸害了整个出版业。《俞敏洪管理日志》的作者、畅销书作家---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张翼表示,书有两个标杆,一个是铺货量、一个是出货量。这两个相差不少。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一本图书的真实销量也就是宣传数字的60%左右。作为一名财经作者,他正在为净化"出版空气"尽一份力。

张翼:其实买榜这种现象在我们出版界其实是一个毒瘤,包括我们的财经里面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叫吴晓波,我们也都非常好的朋友,他一直在做一个事情就是说,他们有个口号叫做只和最好的财经出版有关,做了一些知名一些经济学家的一些书,虽然卖的都不是特别好,但是他们也没有说可以去打榜这个事情,因为我们现在图书出版领域确实已经到了一个微妙时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出版行业和我们财经领域的一些同仁们更应该抱起团来体现真功夫,这样让我们的这个行业才能够真正的去健康成长。

来源:中国广播网    编辑:许婧

相关新闻:

图书市场翻开新的一页
书业巨头揭秘:畅销书打造大法(图)
畅销书神医们纷纷倒下养生还能看什么?
伤感文学大兴其道 畅销书折射日本人心态
台湾骗子作家不到1年又骗3亿

编辑: 许婧  标签: 畅销书  买榜 内幕  

精彩热图

探寻埃及艳后真容

盘点那些坑爹的山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