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成部分单位变相福利 药贩称套现很简单

2012-03-26 14:03:31 来源:法制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医保基金作为一项公共基金,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然而,种种迹象却显示,一些地方参保人员、黄牛、医院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医保卡诈骗的利益链。在这个链条中,三方各得其利,蚕食着医保基金,加大了国家医疗保障成本,增加了医保改革的困难和阻力。

如何斩断医保卡诈骗利益链?如何对医院及医务人员实行有效监管?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如何兼顾参保人员看病的便利性?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我们推出这组“医保基金现状调查”系列报道目的所在。

□医保基金现状调查(一)

本报记者余飞

谢颖把刚拿到手的社会保障卡放在一旁,开始在百度搜索关于北京市社会保障卡的信息。

不久前,谢颖在北京一家私立医院谋得了一份护士的工作。尽管是在医疗机构工作,但谢颖对社保卡的功能并不是很清楚,她现在迫切想知道的是,这张卡能不能给她带来额外的收入。

谢颖揉了揉眼睛,拿起手机:“妈,北京这边的医保卡跟家里的不一样,不知道能不能刷东西。”

“你别乱用医保卡,留着看病的时候用吧。”谢颖的母亲刘女士在湖北省一个地级市的药店工作,对于医保卡的“特殊”用途,她再清楚不过。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医保改革后,采取统账结合的制度。医疗保险分为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两部分,前者主要用于住院费用的支付,后者主要用于门诊,其中个人账户可以累积、继承。医保卡作为个人账户结算的工具,是为支付参保患者门诊治疗、购药之用的,但现在,这一制度受到来自药店和参保人员两方面的挑战。

医保卡成变相福利

《法制日报》记者电话联系上谢颖的母亲刘女士,从她在药店的工作中了解到医保卡变“购物卡”的一些内幕。

刘女士告诉记者,当地的医保卡类似于储蓄卡,个人参保资金和单位缴纳的部分保费直接存在卡里,供个人使用。她所工作的药店,在2003年、2004年的一段时间里,柜台里经常有化妆品、美容护肤用品,“其他的药店里甚至有电饭煲这样的电器卖”。

“当时来药店刷医保卡买日用品的,多是中年女性,而且经济条件还不错。”刘女士说,一般而言,经济条件差的不会用医保卡买日用品,因为药价高、看病贵,一般的群众都把卡里的钱留着看病了,“倒是经济条件好的常来刷东西”。

时间长了,刘女士逐渐明白为什么有人不在乎医保卡里的钱了。

“曾经有个女的经常来药店用医保卡买护肤品,而且每次卡里的钱还很多。”刘女士说,后来她们才知道,这名女性就职于一家国企在当地的分公司,每个月医保卡里都有1000多元。这笔钱,一小部分用来买药,大部分都用来购物了。“我们总结了一下,刷医保卡购物的人,工作单位的效益都很好”。

据了解,我国实行“医改”以来,医保卡里的资金属于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资金,其来源一部分是个人缴纳的参保费用,一部分是单位缴纳的参保费。单位缴纳的比例,根据各单位的效益,又有不同。

“效益好的单位交得多,这笔钱其实就是变相的福利。”刘女士说。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医保卡 套现 个人账户 药贩子 法制日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枣庄抓获白色母狼

盘点全球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