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局之年政府推出多项惠及民生新举措

2012-02-09 17:23:18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十二五”看开局)更多阳光照进困难群众心田

——“十二五”开局之年政府推出多项惠及民生新举措

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城乡,孤儿保障制度在全国普遍建立,高龄老人津(补)贴制度在15个省份全面建立……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民政部门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展工作,保障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促进了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一年来,我们加强协调,编制实施了一系列民政发展规划;紧抓创制,推动出台了一大批民政政策制度;多策并举,着力加快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困难群众从中得到实惠和便利。”在去年底举行的全国2012年度民政工作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如是说。

规划引领 顺应困难群众新期待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生保障标准逐步提高,优抚群体、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但民政事业发展仍面临法规制度不够健全,专业人才匮乏,基层力量薄弱,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亟须通过规划引领,实现跨越发展。

记者了解到,2011年,民政部报经国务院批准,制定和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了13部规划,形成了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支撑和抓手,同时也带动了民政领域政策创制、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

其中,协调制定的国家级专项规划有《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同时,结合贯彻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协调落实17个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合作协议,支持这些地方民政工作先行先试。

据介绍,2011年,省级民政部门制定和协调制定的规划普遍都在5到6部,有的省份多达10部以上,其中一些专项规划特色鲜明、项目支撑和操作性强。

如《北京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机构养老床位新增11万张、总量达到16万张以上,每个城镇社区拥有1处托老所和1处老年活动场站,每个建制村原则上拥有1处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青岛市“十二五”行业协会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行业协会发展到300个,覆盖所有重要产业,参会企业达到60%以上。

编辑: 冯媛  标签: 十二五 开局 新情况 新形势 养老服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行为艺术用狗链牵男子爬行

老照片揭清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