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两会看中国未来走向

2012-03-14 19:43:36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一条道路更加清晰——用科学发展破解“发展瓶颈”,避免“发展陷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0.5个百分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数字,两会期间吸引了海内外关注的目光。

政府工作报告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定为7.5%,这是8年来首次低于8%。

“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最大亮点是GDP目标调低,更加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这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国政协委员、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丁仲篪认为。

站在更宽广的历史背景下审视,GDP增速只降半个百分点,绝非无关紧要,在发展的坐标上,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中国走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

经过30多年来年均增速接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发展的瓶颈制约也逐渐加剧:国内外新的形势,决定着原有的过于依赖出口、过于依赖资源能源消耗、过于依赖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凸显。

世界经济发展史还表明,在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的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跌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

如何破解发展瓶颈?如何避免跌入发展陷阱?道路只有一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实现科学发展。

在厉以宁委员看来,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四大区别:传统发展观重物轻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传统发展观重生产轻生活,科学发展观生产是为了人,人不是为了生产,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传统发展观只重视GDP、GDP至上,科学发展观认为GDP是重要的,但绝不唯GDP是从,总量固然重要,结构更重要,增长是有质量的;传统发展观不重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视社会的可持续性,走的是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之路。

在59岁的农村妇女辛喜玉眼里,科学发展就是她正在做的“清洁养殖、清洁种植、减农药、减化肥”。

已经当了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她,来自湖北丹江口市丹赵路办事处茅腊坪村三组。为建设南水北调库区,当地老百姓忍痛放弃了不少好田好地。库区既要发展,还得保持环境,不污染水质,怎么办?反复谋划之下,辛喜玉承包了几百亩荒山种核桃树,在林间养土鸡。鸡粪进沼气池,不污染地面;沼气做饭,沼渣肥地;沼液用于给核桃树打虫子。

“化肥农药都不用,去年光这一项就省了6万块钱。”辛喜玉说,她正在推广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既为保证一湖清水进北京做贡献,又让大家都能富起来。

一位农民的生态实践,折射出国家推动发展转型的现实图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精彩热图

青花瓷龙亮相江西景德镇

明星脸部合成照迷倒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