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将打造专门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

2012-08-02 16:08:49 来源:春城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四成外来娃无法融入城市学校

调查发现,40%左右的外来娃认为自己由于经济困难无法完全融入城市学校,可能会受到城市学生的歧视。

记者获悉,昆明市将开始新探索,打造数所专门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从今年起,西坝小学等多所公办小学只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按照规划,至2015年,全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将提高到85%以上。

调查

30%左右外来娃有自卑感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据团省委此前在昆明、曲靖、丽江等7州市调研发现,他们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安全领域,成长环境比较堪忧。

调研发现,教育方面需重点解决经济困难及户口跨地域等问题。其中,40%左右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认为自己由于经济困难无法完全融入城市学校,可能会受到城市学生的歧视,30%左右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自卑感。

晚报记者昨天在工人新村小学、西坝小学等学校采访发现,前来报名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是在昆明做生意或打工,其中有收废品的、开商店的、擦皮鞋的等,不少家长甚至不止一个孩子,身边带着两三个孩子的不在少数。记者随机采访发现,大多受访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进公办小学就读,对于民办小学,认为“好的收费太贵,便宜的又不好”。

声音

想上收费便宜的公办学校

在昆明工作和生活的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根据此前的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初,昆明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约18万人,约10万人入读公立小学,约8万人在民办学校就读。

30岁的杨先生是四川人,已经在昆明做了12年的小生意。最近两年,杨先生的生意慢慢好了一些,手头上攒了十多万存款。“儿子今年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但因为没有办居住证就报不上名了。”杨先生一脸无奈地说,即使报上名估计也要被分到附近一所民办小学,“据说那个民办小学条件不好”。

杨先生说,尽管一家人户口都在四川,但自己和妻子都是多年在昆明打工,所以不可能把孩子送回四川。可在昆明读书,首先是报名难,即便是报上了,也担心被分到一所不理想的民办学校去,学费还贵,这两个问题令杨先生纠结了很长时间,最近一直睡不好觉。“尽管我们是外来人口,但我们也想上好学校,我们的孩子也不比本地孩子差。”

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按照已经制定的《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排,到2015年,全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提高到85%以上。这意味着,今后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将越来越多。

观点

应加大对民办学校扶持力度

有市民认为,目前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为居住证门槛报不上名,但他们是新昆明的建设者,许多人视昆明为第二故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应急办法,及时妥善解决外来娃报名入学难的问题,毕竟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教育资源有限,不可能每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如愿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相当一部分孩子最终还是得到附近的民办学校就读。对此,云南大学教授金子强认为,要解决此种情况,首先要加大对公办教育的投入;其次是要对接收外来人员子女就学的民办学校要加大扶持力度;另外还要加大对外来人员子女就学的制度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探 索

昆明将打造外来人员子弟学校

如何真正惠及到更多在昆务工人员子女?让这些孩子在昆明上学的同时也有更多的归属感?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上,昆明市将开始新的探索,即打造数所专门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

以五华区为例,从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始,该区将有3所小学试点只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再招收按就近划片入学的本地户籍地段学生,包括五华区西坝小学、平玻小学等,均为公办小学。据西坝小学校长赵红坚介绍,该校的本地户籍地段生已经全部划到新闻路小学,今年计划招收3个班150人,生源范围将全部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力争打造成为用爱心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服务的学校,今后班额可能还会扩大。(记者 刘超 杨德 李勇毅)

来源:春城晚报 编辑:宁波

编辑:宁波 标签:

精彩热图

安徽太和5岁被抢女孩回家

外交部就朝鲜进行核试验发表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