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官渡区滇池治理与恢复生态并重

2012-11-05 15:54:05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昆明官渡区街道办宝象河两侧绿树成荫,入滇处湿地向市民开放,滇池泛亚国际城市湿地初具规模,这是近日记者走访官渡区滇池治理现状时见到的喜人场景!

金海新区为了安置滇池治理“四退三还”工程盘龙江整治、环湖东路建设的昆明市第一个迁村并点建设项目,计划安置近600余搬迁农户,项目的实施走出了城镇化发展与生态搬迁的新路子。

8月份刚搬入金海新区的田文权告诉记者,他家分到总面积300平方米的住房四套,其中150平的用来自住,其余三套50平的公寓用来出租,每年有近三万块的租金收入,自己再做些小生意,一家人的日子其乐融融;现在居住的小区环境优美,物业管理完善,相较以往住在村里脏乱差的情形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昆明官渡区滇池管理局副局长李文瑞向记者介绍,官渡区滇池流域面积37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7%,滇池湖岸线长17.6公里,现有入湖河道23条,总长166.3公里,其中列为市级河长责任制考核的主要河道15条,长度为132.1公里,占全市36条主要滇池河道治理任务的42%。官渡区既是滇池治理的主战场,同时又是最后一道防线。官渡区多方筹集投入资金40亿元,在截污和管网建设、入滇河道整治、湖滨生态恢复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以河道两侧截污干管为防线,杜绝汗水排入河道,对河道两侧干管进行疏通,提升干管的有效通行能力,同时加大河道巡查力度,全力做好查污、堵口及导流工作。对无干管的河道以广福路为界,全面实施污导流,将污水纳入广福路截污干管至第六污水处理厂处理;广福路以下无截污干管的入湖河道,则采用河堤挂管等形式,将污水收集引入市政管网或生态湿地集中处理;完善对城镇、村庄污水的处理,2010年完成105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2011年完成97个“城中村”污水收集设施和滇池流域64个村庄污水“三池”净化设施建设。

盘龙江、宝象河、金汁河、马料河等23条主要入湖河道全面推行河长、段长责任制,封堵排污口1686个;河道两岸拆除建筑物31万平方米,新贯通道路61公里;河床生态清淤24万立方米;河堤绿化141万平方米,新种乔木61万株,灌木、水生植物、竹子等308万株,推进河道整治工作由主干河道拓展到支流、沟渠,基本实现河床湿地化、河坎生态化、河岸景观化。

累计投资9亿元,建成了滇池国际城市湿地一期、五甲塘湿地2大湖滨湿地,盘龙江、宝象河、马料河等河口湿地,与海东湾一期、二期等湖内湿地构成滇池湖滨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达6190亩,累计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91.32万丛,中山杉栽种1371.5亩,有效拦截了入滇污染物,改善了湖滨生态环境。(记者 何江)

实习编辑:吴多

编辑:许银娟 标签: 官渡区 滇池治理 河道 湿地

精彩热图

飞越太平洋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抵达旧金山

北京南锣鼓巷取消国家3A级景区资质 下周起暂停"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