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Coverages>China>发展中的长春>长春文明
   
 

学生的亲人——全国模范教师张晶记事

Updated: 2005-02-16 16:40

做好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就是要把学生当亲人,为他们排忧解难,引导他们奋发向上,让所有的学生都扬起学习的风帆。

———摘自张晶日记张晶是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一名英语教师。从教20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从她手上送走了八届毕业生。

张晶接手当班主任,大都是从初一开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个显著特点: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只要稍加细心,就会发现其家庭变故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对贫困家庭、对临时发生危难家庭的孩子,她都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实践证明,那些遭遇不幸而又能走出不幸的“苦孩子”,往往成为后来的强者。

那是1995年,班上有个学生叫于姝姝,是个开朗乐观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中考前两个月,她的学习成绩突然变坏。原来父亲刚被确诊为癌症。这对她的打击很大。为了给爸爸治病,她妈妈决定去北京,把她一个人搁家里,可爸妈又不放心。得知这一情况,张晶主动找到于姝姝的妈妈,对她说,你们安心去治病吧,这段时间把孩子交给我。这样,张晶每天既要做于姝姝的思想工作,和她谈心,又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于姝姝的生活。早晨为她带份早餐或者晚上把她带到自己家去住;过端午节了,张晶将煮熟的鸡蛋和粽子送到她的手上;中考报志愿了,又与她分析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共同商量填写。张晶把师爱和母爱,一起送给了这个遭遇不幸的孩子。两个月过去了,于姝姝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师大附中。她的父亲在生命垂危之际,接到了女儿的录取通知书,无限欣慰。弥留时还说:“我的病没有耽误孩子考学,真是多亏张老师了。”其实他们不知道,那些日子,张晶的儿子正因阑尾炎手术住院,因没有时间照顾,只好把儿子托给了公公婆婆!

贫困家庭的孩子,大都有自卑心理。如何把自卑变成自信自强,班主任负有重要责任。

1992年,张晶接手的班级有一个女孩叫陈曦,这孩子平时总低着头,下课也溜边,整天愁眉不展的样子。不对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该是这样啊!一了解,原来他妈妈高位截瘫,父亲单位也不景气,生活十分困难。强大的压力让孩子直不起腰来。有一天,这孩子刚到学校就趴到桌子上哭了。张晶走到她跟前问她:“怎么了?”陈曦说,“一想到妈妈不会活得很久了,我就心里害怕,一点儿也听不进去课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呢!为了让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也是为了在全班形成帮助困境同学共度难关的氛围,张晶在班上召开了“人在逆境中如何扬起生命风帆”的主题班会。会上同学们联系革命前辈和身边事例,讲了很多看法和体会,还就如何帮助逆境中的人,说了很多真诚的话,这使陈曦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为了和她多沟通,也是为了进一步鼓励她,张晶让她担任英语课科代表。她有胃病,有时犯病了,张晶就把她带回家,为她找药、端水。午饭有时偏硬,就为她买些她爱吃的东西。张晶知道,关心和爱护,对此时的陈曦非常重要。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陈曦逐渐恢复了爱说爱笑的天性,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

一天,张晶正在教研室备课,忽然楼下打来电话,说有一个男人背着一个瘫痪病人,非要上办公室去看她。她下去一看,是陈曦的爸爸和妈妈。不容劝说,两人一定要上来。天哪,教研室是四楼!上来后,陈曦母亲喘息了一大阵,然后说:“从你对陈曦的帮助上,我看出你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老师,我知道我的身体支撑不了几年,能把孩子交给你,我死后也能闭上眼睛了。”

说着她拿出一个手链,对张晶说:“以前我也是个老师,这手链是我自己买的,我非常珍爱它,如今我病成这个样子了,也不能再戴了,我想把它送给你,并且我想亲手给你戴上。”

怎么好推托呢?这分明是“托孤”啊!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托付!

张晶收下了这个手链,也接过了沉甸甸的责任。从此,她更加关注这个孩子的学习及心理变化,不仅以老师的身份,还以母亲的名义。3年过去了,陈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一级学校。临别那天,张晶把这个学生叫到面前,拿出了她母亲的手链对她说:“该是物归原主的时候了。但今天这个手链又增加了分量,它既有母亲的嘱托,又包含着老师的期望。愿它一生伴随你,让你举手眺望更高远的地方。”后来陈曦上大学时,她母亲离世了,而这时的陈曦,已经学会了坚韧和刚强。

人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受说”,也有的孩子“不受说”。张晶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倔”女孩:她叫董佳昕,父母离异,家境贫寒。说起来叫人心痛,当保育员的母亲为了让女儿上个好学校,交上来的一万两千元择校费,大部分是五元十元的,还有一元两元的零钱!也不知道从哪儿知道了张晶的名字,找校长点名要上她的班。说这孩子我是教育不好了,我攒这些钱不容易,花多少钱也要给她找个好学校、好老师!

校长被打动了,破例满足了这个家长的要求。听说这件事的老师全都被感动了!都说这是沉重的“一万二”。

这孩子有啥毛病呢?三条:贪玩、看电视、“不受说”。一批评就翻脸。入学时家长三天两头来学校“堵”张晶,每次打电话都哭,恨铁不成钢。看她天天打电话怪费钱的,张晶就说,往后你别往我家打了,我往你家打。

家长着急,张晶比家长更着急。

张晶决心带好这个孩子,尝试着用各种方法走近她。不久,发现她语文好,爱好文学,于是眼前一亮:你不是“不受说”吗,那老师就用笔跟你“谈”。那年春节前,张晶给她写了一封长信,还随信寄去100元钱,让她寒假买些书看。张晶在信中这样写,“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的。你有一份深沉热烈的母爱,希望你珍惜这份情感。母亲在艰苦的生活中,用身心的爱来抚养你,她放弃了所有的爱好和追求,把一切的一切都给了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你能成人成材。艰苦的岁月没有压垮她,可你一旦要是不成器,她就会有无尽的失望,那时她也许会垮掉。请你能认真地想一想……你需要自信,需要勇气,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老师相信你会成功!”

真没想到,怎么说也“不进盐酱”的她,被张晶的真情“笔谈”打动了。第三天,董佳昕就拿着信来找老师,她说她是哭着读完这封信的,说她以前脾气不好,实在对不起母亲,也对不起老师。

那以后,董佳昕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性格变得柔和了,和母亲说话也改变了腔调,学习也直线上升。3年下来,由入学初期的30几名一跃成为前5名。中考,这孩子过关斩将,一举考上了二中的实验班。(来源:吉林日报)

 
  Story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