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美刊盘点十大救援奇迹 中国王家岭位列第一|因机场关闭滞留迪拜 英新人举行“网络婚礼”|塔利班领导人首次放话愿意“和谈”|
重拳击不中软肋,房价依旧笑蚁族
2010-04-19 10:14:00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继14日发布“新国四条”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后,国务院 17日再次发出通知,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4月18日新华网)

  面对连续出台的调控政策,有人认为“房价过高地区暂停三套及以上房贷”,又是一记打击炒房的重拳,并对房价调控“组合拳”深怀期待。可在我看来,这些政策顶多算是敲山震虎,仍未触到高房价的痛处。

  据说去年银行发放房贷7.96万亿,其中有56%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购买二套及二套以上商品房),直接炒高了楼价。可有多少人放着房子不住,去贷款买第三套房?而且,这个第三套的评定标准是什么?如果因为子女结婚买房,也算是二套、三套房吗?还有就是,有一些财大气粗的炒房者,十几套、几十套、上百套也不用贷款,怎么办?据说不用房贷的炒家,约占15%,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

  在我看来,遏制高房价须从房价虚高的根源入手,一针见血地找寻破解途径,不单单是对消费者“横眉冷对”,而在其他方面“隔靴搔痒”。多数地方商品房价格和公众收入相差甚远,有其深厚的土壤:

  一是房产商的集体造势。国内一夜之间,涌现数个“地王”,开发商甚至利用“地王”当做房价回暖的兴奋剂。除此之外,房产商还有诸如宣传房子销售告罄、广告多数房产商存货所剩无几等方法,增加消费者的买房危机感,以此来作为提高房价的筹码,让消费者认为“买方市场”已经转向“卖方市场”。更重要的是,房价回落、政策调控时,开发商捂盘惜售,等到价格再涨时再销售。

  二是金融机构越来越灵活的信贷政策。从2008年初较高的贷款利率到目前的七折甚至对折,以及整个贷款利率的降低,刺激了大部分按揭贷款的消费者蠢蠢欲动。加之个别银行变相放宽二套房贷款限制,也增加了商品房的销量。可以说,银行和房产商达成“默契”,推动了房价上升。

  三是消费者对房产增值的超高寄托。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升值、股票萎靡不振、油价几次连续上涨等因素,造成人们对通货膨胀惧怕,认为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房子,过分地将房子作为保值、增值选择。而这些想法也是多数投资商的想法,于是多数投资者将钱都投到了房产上,从侧面哄抬了房价上涨。

  四是“土地经济”根深蒂固。我国的房子是70年产权,据说还将更短,而国外是世袭制;我们的土地被拍卖,地价一次次飙升,官方发了土地财,这些钱最终还需要公众埋单。地方政府依赖土地,也是有据可查的,例如杭州曾出台 “2010年房地产24条新政”,实质上是在托市。另外,我们的保障性住房和限价普通住房建设力度还不够,因为这些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无利可图。

  房价牵涉到政府、开发商、银行、消费者及经济大环境。如果想让房价停止“高歌猛进”,随民意而动,政府应该从以上四方面着手,微观出拳,真打真压。否则,一个个新政过后,房价依然傲视百姓。

  另据昨日的《东南快报》报道,个人住宅消费税近期将试点开征,重庆试征方案获决策层批复。财政部《房地产税暂行条例》将在近期内公布试行,住建部也将“限购”权限下放给地方政府。但愿这些措施能和房贷新政一道,将高房价彻底打压下去。

  (责任编辑:李志强)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老外全程体验韩国婚礼
韩国首尔“传统婚礼再现”活动将韩国传统婚礼形式进行再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婚礼主角。 >> 详细

论坛
生活用品变成奇妙童话
艺术家Terry Border用铁丝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小创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充满童真的幽默感。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