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阿披实辞党首 他信妹妹将成泰国首位女总理|女原告或被驱逐出境 法国人对卡恩回国分歧大|凯特首次表达生儿育女愿望 抗议不断游兴不减|
财经>中国经济
海尔创造定义全球家电产业 塑造中国的家电名牌
2011-07-05 17:14:55      来源:凤凰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家电业本土企业起步晚,但发展飞速。

中国家电的发展史只有短短30多年,本土企业成长不过20多年,市场化历程更是不过10多年,但已经崛起了以海尔为首的一批家电巨人企业。

海尔到底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在其短短20多年发展中,到底凭什么力量和模式在中国及全球家电业迅速崛起?在其做大做强过程中,又是如何带领并推动整个中国家电产业的强势崛起?历史总是有迹可寻,记者了解到,最近5年间,以海尔为首的家电巨人企业,通过打造“品牌+管理”双标杆,重新改写此前由日韩欧美等洋家电确立的中国家电竞争格局和游戏规则,并有望在“十二五”期间重新定义全球家电产业的游戏规则和竞争态势。

塑造中国的家电名牌

在中国,对于很多人,海尔是一个特殊的符号。每个家庭的海尔家电背后,都有着一段值得深藏和记忆的故事。

在很多城市家庭,海尔冰箱是很多大学毕业工作后购买的第一个名牌家电,此后的10多年,印有“海尔”商标的空调、洗衣机、电视机、微波炉、电脑、手机等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同一个家庭。在中国家电本土企业强势崛起的10多年来,海尔成为许多城市家庭的首选。在全国很多城市甚至出现了“海尔”样板家庭,实现了从客厅、卧室到厨房、卫生间的全面覆盖。来自北京海淀区韩先生告诉记者,“家里的所有家电都是海尔的,这些年去卖场添置各种新的家电,都习惯直奔海尔展台去了。对于海尔,全家已经从当初的信任到现在的消费习惯。”

在中国庞大的三四级市场上,海尔是很多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首选家电品牌,已发展成中国农村市场最大的家电销售渠道,建成了以县网为核心的县、镇、村三级网络体系,现拥有5000多家县级专卖店,2.4万个乡镇网点,10万多个村级联络站,农村消费者可以在就近的乡镇专卖店选购自己喜欢的家电产品。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左浩告诉记者,“海尔在农村消费者的品牌提及率排在第一,很多农村居民买品牌家电时就只知道海尔。在很多农村甚至还出现了海尔的品牌村,家家户户都有海尔的产品。”

在全球市场上,海尔是中国家电的代名词。2010年12月,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洲透视 (Euromonitor)发布最新的全球家用电器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海尔品牌以6.1%的全球市场份额蝉联全球第一大型家用电器品牌。成为中国家电业第一个全球领军品牌。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曾述说,“每当我在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东京重要的商业区等看到中国海尔的巨大广告牌,心中都不免涌起对海尔成功的骄傲与振奋,进而为中国的企业感到骄傲。”

从城市到农村,从中国到全球,海尔品牌影响力提升背后,正是得益于海尔从1984年起一直坚持不断推动的品牌战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将其概括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1年的名牌战略阶段,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1992年—1998年多元化战略阶段,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1998年—2005年的国际化战略阶段,借助建立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实现主要经济区域海外市场的扩张,打造Haier品牌的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2006年至今仍在实施的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以中国为核心辐射全球市场的战略升格为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

品牌不仅让海尔从一个冰箱工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产品线最全的综合性集团,成为全球家庭的共同选择,还让海尔从一个偏安青岛一隅的集体企业成为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而这一直是众多中国企业的最大短板。

定义全球家电产业

海尔到底能带来什么?

在中国,每个企业在发展中都有着强烈的时代性特征。当一个企业的时代性烙印过深就容易被快速前行中的时代所抛弃和遗忘。在胡鞍钢看来,“作为改革开放时代的民族英雄海尔,其突出表现就是与中国的兴盛俱进,适应不同时代的竞争。”

竞争的严酷让海尔无法停止创新与拓展的脚步。对于中国家电企业而言,近1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一大批企业依靠的“广告战+价格战”、“大规模制造+低成本运营”驱动模式正遭遇来自“原材料步入持续上涨通道、企业竞争从单一手段向综合实力较量”等诸多挑战,迎来发展的天花板。

近年来,一些企业为突破自身发展的天花板,谋求增长速度和规模,不得不通过产品和产业的多元化扩张。记者注意到,专业空调制造商格力开始沿着制冷链条进军冰箱,创维、康佳等电视机制造商频频进入冰箱、洗衣机等白电市场,小家电制造商格兰仕也开始向大家电全面扩张。

不过,在张瑞敏看来,海尔要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突破时代发展的天花板,为海尔找到持续上涨的动力。20多年来,张瑞敏一直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打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从当年“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再到“人单合一”的发展模式,引领了中国家电业的管理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

近年来,随着全球从传统经济时代进入到互联网时代,海尔再度拉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转型。具体说海尔的转型,是要在三个方面进行颠覆的“三转”:转变——从“企业的信息化”向“信息化的企业”转变,核心是速度;转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核心是转出“服务型人才”;转化——向建立人单合一双赢文化转化。

正是在管理模式上的不断创新,海尔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远远走到了中国和全球家电同行的前列。正是通过“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推动下,不仅将传统“企业生产决定市场销售”变为“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率先确立了“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新商业模式。在美国,海尔设计了500多升容积的法式对开门冰箱,一个抽屉能放下一只完整火鸡;在尼日利亚,由于当地电压不稳定经常停电,停电后小卖部冷柜里储存的食物都融化了,于是海尔设计了“100小时不化冻的冷柜”。

这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解决方案,实现了海尔在全球市场的成功崛起。眼下,海尔正在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人士指出,张瑞敏非常推崇的一位美国管理专家哈默曾指出,“将人类束缚在地球上并非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由于人类缺乏创造力。”这意味着,不断创造出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或将开启海尔重新定义全球家电业的新蓝海市场,也将改写全球家电业发展走势。

海尔创造定义全球家电产业 塑造中国的家电名牌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国外孕妇水下分娩全程
水下分娩的支持者们认为,在温水中分娩,可以减少孕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的痛楚。 >> 详细

论坛
成都: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成都被誉为“天府之国”,这里有美食美人美景,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