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应召女郎首次详述贝卢斯科尼派对内幕|英国提前遭遇大雪侵袭 创25年来最低温度纪录|欧盟公布850亿欧元救助爱尔兰计划|
时政>美欧>美国
“外交9·11”后各方反应:愤怒 淡定 窃喜
2010-12-01 09:25:34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综合国外媒体11月29日报道,自28日晚上“维基解密”网站联合几大国际媒体开始公布几十万份美国驻外使领馆与美国国务院之间的机密电报后,各国反应不一,有愤怒谴责的,有处之泰然的,也有暗自庆幸的。

***美国大怒 亡羊补牢

29日,美国政府开始回击被视为对美攻击的维基泄密事件,并威胁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刑事调查与起诉。美政府决定重新审视安保问题,采取更严谨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9日再次强调,“维基解密”公布这些文件是不合法的,政府正在采取严密的步骤将任何窃取机密信息的人绳之以法。

美司法部长霍尔德也表示,五角大楼正在收紧接触机密信息的权限,包括限制使用光盘和闪存盘。美国前情报分析员曼宁被控非法下载了这些机密外交电传文件,将在军事法庭受审。自今夏“维基解密”公布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相关机密文件后,美国国防部加强了网络安保措施,如今类似的文件转移需要两人同时参与才能完成。

美国前阿拉斯加州州长佩林在脸谱网(Facebook)上发表了对此事的看法,基本论调是指责奥巴马政府;不过,她有一点说得很好——“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很严肃质疑美国的情报系统。一个22岁的一等兵怎么会不受限制接触到这些极为敏感的信息?他又是如何把这些文件拷贝并散布出去,而且没有引起任何人的警觉?”

美国驻德国前大使约翰·科恩布卢姆告诉德国媒体,泄密事件将导致更多人不愿与美国分享信息,“其它政府在与美国分享信息方面将会变得很谨慎……外交官和政客、记者一样都是人,他们也喜欢八卦”。

*** 伊朗平静 称是“心理战”

伊朗总统内贾德29日表示,所谓机密文件的泄露只不过是针对伊朗发动心理战的一部分。内贾德在电视上说:“我们认为这些信息不是泄密,是有组织地定期被释放出来的,有其政治目的。”对于那些断言伊朗企图拥有核武器并称阿拉伯国家对伊朗有敌意的文件,他认为不会对伊朗造成冲击。“我们与这个地区的国家相处融洽,那些恶意的行为不会影响我们的关系。”

伊朗媒体评论说,美国政府不相信他们在伊斯兰国家的“特工”,而伊朗去年大选后的几次大型抗议活动美国都脱不了干系。

***以色列庆幸 终获“公正”

以色列一直很专注研究“维基解密”公布的文件,到目前为止,他们似乎是一个无需感到尴尬的国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伊朗确实对地区构成最大威胁,而其核武发展必须被制止。

内塔尼亚胡指出:“以色列完全没有被‘维基解密’文件伤害,相反,这些文件显示以色列在许多方面的评估都得到了支持,特别是对伊朗的评价……这个地区60年的宣传中都把以色列描绘成最大的威胁。实际上,领导人们了解到这种观点破产了,历史上第一次,大家都同意伊朗才是威胁。”他进一步表示,中东许多领导人和政府清楚这种威胁,解密文件显示了“公开场合表态和闭门密谈之间的区别”。

***英国谴责 盟友依然

英国首相发言人谴责媒体发表了这些解密文件,并称这种行为会危及英国和美国的国家安全,但表示英美固有的双边关系不会受此影响。

英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前大使克雷格·默里称,英国也曾试图暗中监视联合国,他在一篇评论文章里写道:“美国外交官串通一气暗中监视联合国高官并不令人惊讶,英国也这么做。有个叫凯瑟琳·冈恩的女士非常勇敢,她因想阻止这种行为被解雇了。目前这些解密的文件对领导人没有太大的冲击,一个比较现实的影响是,阿拉伯国家人民将了解到他们的美国傀儡领导人到底背叛出卖了多少东西。”

(来源:中国日报网 蔡东海 编辑:刘纯萍)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韩国整容一条街:真疯狂!
双眼皮和隆鼻手术算“化妆”,世界上可能再没有一个民族能如韩国人这样热爱整容了! >> 详细

论坛
14个把人笑翻的广告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