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俄罗斯总理普京来到卡扎菲搭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贝都因人帐篷内会见卡扎菲。
卡扎菲(摄于1971年)
1969年利比亚革命期间,卡扎菲向民众发表讲话。
1986年,卡扎菲一家人站在一处遭美军轰炸的建筑前。
卡扎菲与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
从1969年到2011年,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在利比亚担任最高领导人长达42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其行事风格桀骜不羁,态度立场经常判若两人,世人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在其支持者看来,卡扎菲极具魅力,讲起话来慷慨激昂,颇具煽动性,由于他在国内做了不少实事,被一些民众称为“民族英雄”、“革命领袖”;而在反对者眼中,卡扎菲却是个“独裁者”、“恐怖主义支持者”。10月20日,这位中东狂人在其老家苏尔特在与利执政当局武装交火中丧生。回顾他大起大落的一生,不禁让人心生感叹。
***贫苦童年 学习刻苦
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沙漠中部,苏尔特以南50英里的阿布哈迪。他的父母都是不识字的贝都因人。卡扎菲的家庭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部族家庭,他有3个姐姐,全家都靠出租骆驼维持生计。
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时,卡扎菲还在苏尔特一所小学读书,他是家族中能读、写、受过正规教育的第一人。卡扎菲学习很用功,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就睡在清真寺的地板上,一周回家一次,来回都是徒步。那时的他一脸严肃、沉默寡言、虔诚笃信。因为是班里最大的学生,又是贝都因人,他常常被同学嘲笑。
***中学接触政治 初现领袖魅力
1956年,也就是卡扎菲14岁那年,他到在利比亚中南部的一个小城塞卜哈读中学,这里可以说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他在这里定期阅读阿拉伯报纸、收听电台广播,特别是收听来自开罗的“阿拉伯之声”,里面传出的埃及领导人纳赛尔雄辩有力的讲话,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少年。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卡扎菲成功从一个封闭地区来的乡巴佬转变为善于演讲、初具个人魅力的少年。他开始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参与愿望,经常站在公园的墙上对同伴慷慨陈词,而且其身边开始出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他的亲密助手。后来,他因组织政治游行而被学校开除。
***抓准时机推翻前政权 上台后打出民族主义牌
1963年,卡扎菲放弃了当时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大学历史专业,加入保卫国王的精锐部队——昔兰尼加卫队,进入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学习。1966年,他获得了去英国培训的机会。其间,他曾赴英在波沃顿完成皇家空军中队信号教导员的课程。
在他回国后,利比亚局势更趋混乱。1969年9月1日,27岁的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亲西方的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他担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即国家元首,并晋升为上校,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卡扎菲一上台便亮出其鲜明的民族主义者的招牌,第一个行动就是取消了的黎波里所有的外文路牌。然后又将惠勒斯空军基地的6000名美国工作人员赶走、让英国人撤离了布鲁克空军基地。这些狂野激进的民族主义行动,使他在国内的仇外支持者面前成了一个英雄,甚至是一位圣人。
1973年5月,卡扎菲提出了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并于1976年至1979年陆续出版了阐述这一理论的《绿皮书》。1977年3月,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级政府,代之以各级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组织。1979年3月,卡扎菲则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革命导师和兄弟领袖”称号,简称“革命领袖”。这个革命领袖,当然是超然于一切之上的。
***国内矛盾严重 中东狂人被逼离开历史舞台
1981年,在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与西方国家关系趋于恶化。利比亚公开支持西方国家反对的武装力量,其中包括爱尔兰共和军以及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
1986年4月5日,一颗炸弹在柏林La Belle夜总会爆炸,那是一家以服务美国军人而闻名的迪斯科舞厅。美国里根政府认为利比亚在背后策划了这起爆炸案,目的是报复美军打击利比亚船只的行为,指责卡扎菲应对此负责。随后美国军机轰炸利比亚的黎波里数个目标,造成卡扎菲领养的尚在襁褓之中的养女死亡。
1988年12月,泛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飞机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炸,造成机上259人和地面11人丧生,其中包括189名美国人。多年间,卡扎菲坚决拒绝在调查中合作,并拒绝交出两名涉案疑犯,直至1999年态度软化,将疑犯费希迈和迈格拉希移交给联合国代表。
2001年“9·11”之后,也许是意识到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打击将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卡扎菲一反常态,强烈谴责恐怖活动,成为当时最早谴责恐怖主义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之一。以此为契机,利比亚与西方的关系有所改善。2003年,利比亚与美英达成对“洛克比空难”的赔偿协议。
2003年9月12日,安理会决定解除联合国因1988年洛克比空难和1989年法国联航空难事件而对利比亚实施的长达11年的制裁。2004年,美国宣布取消对利比亚实施了长达23年的旅行禁令,允许利比亚在美国设立利益代表处。
2011年2月16日,利比亚多个城市出现抗议活动,要求政府下台,抗议活动随后波及首都的黎波里。此后,利比亚安全局势持续动荡。逐步恶化的利比亚局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3月19日凌晨,以英法美为首的西方联军对利比亚发动了军事打击。
8月23日,利反对派的全国过渡委员会部队攻占了卡扎菲位于的黎波里的阿齐齐亚兵营。多国纷纷承认“过渡委”的合法地位。
10月20日,卡扎菲在其老家苏尔特被执政当局部队击中,伤势严重而死亡,这个狂人终于走下神坛,就此离开了历史舞台。
(来源:中国日报网 小唐编译整理 编辑: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