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过去一年,两岸政治关系发展平稳,经贸交流持续热络,其制度化的交流机制也开始建立。两岸关系的和谐局面前所未有。
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几位生活在大陆的台湾同胞。他们关注两会涉及台湾的部分,也关心大陆社会发展的热点议题。言语间,他们流露出继续扎根大陆的期望以及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
期待真正缓解融资瓶颈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监事长丁鲲华在大陆生活了17年。他年年关注两会,特别是其中涉及宏观经济调控的部分。
丁鲲华说,今年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这些话让他感到有希望。
在大陆经营的台湾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历来是困扰。丁鲲华说,由于尚未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大陆台企只能通过大陆银行来融资。
然而台企一般实体财产有限,缺乏抵质押资产,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另外两岸征信渠道有限,台企在岛内的经营和资产状况无法为大陆银行掌握,银行较难对其做出综合评估。这些都导致台企融资难上加难。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他还说要优化信贷结构,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确保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这些都让我们感到有希望。”
丁鲲华表示,希望这些新增的投资能够偏向中小企业。丁鲲华说:“2009年大部分投资都倾向于国有大企业,希望今年的投资能偏向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能有20%也好。”
台商万先生在福州饮食行业打拼多年。目前他的公司尚无资金周转之虞,但是他十分了解其他台商朋友的尴尬:“因为金融海啸,很多企业的业务量和获利都有下降,于是银行收紧了给他们的贷款。即便已经进行的贷款项目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再想上新项目银行就不支持了。”万先生说,因此包括他在内的许多台商,都会关注大陆宏观经济政策在未来的调整,特别是支持企业融资的部分。
万先生还表示,很关心两岸正在商谈的ECFA:“看到媒体报道说,今年两会上有相关的提议,希望能推动ECFA的谈判。”
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压力
大陆吸引台企登陆,除了市场广博,劳动力成本较低也是原因。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大陆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许多台资企业感到此中压力。
丁鲲华说,全国台企联整合各地台资企业协会和台商的意见,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在东南沿海等地,用工成本上升已经干扰到企业发展。
丁鲲华说:“在广东等地,台企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用工成本上升20%,企业利润率就是零;上升30%,企业就赔钱了。现在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很大一部分来自员工福利的调整。比如员工‘五险一金’由企业承担绝大部分。新《劳动法》实施以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更高了。这里面能不能有个变通的办法?”
他表示,很关注国家补贴社会福利、变相降低企业负担的议题。他建议,国家未来将给予企业的退税和行业补贴,转行于社会福利当中,降低企业对员工福利的负担:“这样,国家就不必再对企业补贴这补贴那,那样反而容易让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被抱怨接受了政府补贴。”
陈仕升来自台湾,在山东烟台的一家合资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他对大陆劳动力成本上升表示理解。“劳动力成本原本就是年年上升的。新《劳动法》实施,企业对职工福利的负担是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也增加了,但是从政府关照国计民生和社会公义的角度讲,这是可以理解的。”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台湾团就帮扶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提出议案。对于劳动密集型台企来说,这或许是一条降低用工成本的出路。陈仕升表示,他关心两会上利于两岸经贸互动的所有议题,也乐见提升两岸经济活力的ECFA商签实行。
乐观看待未来政策的走向
郑瑶婷在北京经营文化创意产业多年。两会召开以来,她一直予以关注。她对记者说:“对于台商来说,融资和劳动力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身份不被认定,所有问题都得不到根本解决。”她希望两会能有这方面的议题出现,促使这个问题的解决。
郑瑶婷说,以台商为例,目前台资被视为外资,因此在大陆有许多业务是不能操作的。她认为,如果台资不被重新认定,明确其不同于外资,那么大陆推行社会发展政策时,台资就得不到机会。
郑瑶婷表示,虽然身份认定不是片刻就能解决的问题,但这是她目前最期待的事情。
丁鲲华更直言,许多台商和台湾学生在大陆生活多年,归属感已经很强了,非常希望得到一张大陆的身份证。丁鲲华说:“说得更具体点,现在台湾人在大陆只能投资B股,不能够买A股,在这里经营某些企业,也只能占到49%的股份,不能控股。”
孙同学在上海读口腔学。他也了解自己的大陆台生身份可能在日后影响就业。但是他对自己的前途一点儿不担心。他说,照目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形势看,未来政策的走向应该是乐观的:“走一步看一步吧。再说我从新闻上看到,前一度有大陆台生毕业后在福建拿到了正式的职位呢。”
尽管职业各异,居留大陆时间长短不同,几位受访者无一不表示,虽然自己身份特殊,但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没什么不习惯。并且,他们几乎都谈到在大陆购买房产、落地安家的话题。即便“前路未卜”的孙同学也告诉记者,他已经考虑在大陆“置产”。
(来源:人民日报海处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