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17日刊载社论《旅游品质不佳陆客当然减少》。社论指出,想要更多陆客赴台旅游,单单只是“拉”游客赴台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旅游的品质不好、让来过的陆客普遍印象不佳,那反倒会形成一股把观光客“推”走的负面力量。开放陆客赴台三年后,出现发展稍有趋缓的局面也是好事,因为这给了大家一个静下来仔细检讨的机会。
全文摘编如下:
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观光之后,热度意外地快速降温。本来预期可以热十年的旅游潮,开放三年,竟已出现疲态,赴台人数成长趋缓;尤其是观光旅游及休闲业者抱以高度期待的个人游陆客,开放两个月来,游客人数明显和预期有很大的落差。开放陆客观光不但是马英九的重要政见,也是许多人寄以厚望的利多引擎;如今出现了这样的瓶颈,当然令人关切,相关单位和旅行业者必须进行深度检讨,提出改进之道,并切实执行。
台湾2008年开放大陆居民赴台观光,此后赴台大陆游客人数快速成长。2008年,赴台陆客每日平均300人,2009年每日平均1686人;2010年台湾共接待陆客164万人次,较前一年成长67.8%。海基会估计陆客带来了约新台币600亿元的经济效益;“主计处”估计,2010年因为陆客,台湾经济成长率向上推升了0.28%。
然而,就在一片看好声中,陆客赴台人数却出现停滞甚至衰退。今年1月到7月,累积陆客人数为698000千余人次,比去年减少了31000人,平均人数也不及原来估计今年平均每天至少可有陆客3500人的人数;让更多人感到失望的是个人游陆客人数距离期盼目标甚远,陆客一天开放名额500人,但是开放的第一个月,人数不如预期,开放前各式各样的乐观评估和预期,完全失灵。
虽然旅游业者一再强调,对照香港一年可以接待1300万陆客的能耐,台湾的陆客开放名额可以再提高。业者也强调,香港陆客有六成是自由行,可见不受固定旅游景点制约、可以自由安排行程的个人游,将会成为陆客的重点。然而,不论陆客荣景有多好,摆在眼前的事实就是:陆客总旅游人数不增反减,个人游一点也不夯。
对此,相关单位认为主要问题出在资讯不足,也就是说,大陆人民对宝岛的好山好水、好买好吃好人情,认识的还不够多,所以才没有把台湾行列为旅游选择,以至于来台陆客后劲不足。因此,观光主管单位一方面力邀大陆的旅游博客、试睡员赴台体验;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到大陆各地推销台湾观光旅游,努力传播台湾的旅游资讯,希望能提高陆客赴台的意愿。
旅游是非常竞争的产业,台湾应该要透过各式各样的方式和管道,让大陆人民认识台湾之美。但是想要让更多陆客赴台湾旅游,单单只是“拉”游客赴台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旅游的品质不好、让来过的陆客普遍印象不佳,那反倒会形成一股把观光客“推”走的负面力量。如果陆客在台湾的旅游经验并不太正面,可能宣传得愈多,效果愈是适得其反。
台湾开放陆客赴台初期就已经传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包括团费过低、行程安排太赶、吃住品质不佳、强迫陆客购物、景点商店大敲陆客竹杠…等等,都是严重影响旅游品质的恶劣行径。然而,或许是因为刚开放陆客时生意实在太好,旅游业者怎么做怎么赚,观光主管也欣喜陆客带来的繁华热闹,来不及管理那些不肖业者的不当作为;明知许多旅游业者以近乎“杀鸡取卵”的方式经营陆客,却没有严格的取缔与处置,致令问题愈来愈严重。这些贪小利、近利的旅游业者,为台湾开放陆客观光旅游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杀的鸡、取的卵,都是整体台湾的利益。
必须坦言,陆客开放第一阶段的“狂热期”已暂告一段落,台湾观光旅游产业,从主管机关到业者,现在要坐下来探讨三年来的发展过程与现象。观光主管者不能只做一个花枝招展的旅游行销人员,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令出必行的管理者,面对业者招揽、接待陆客旅游时的各种违纪、违法乱象,主管单位与旅游自律团体,一定要拿出魄力,严格执行包括陆客团每人每天最低60美金、认证商家要货真价实,推动实施不二价制度等;这些只是最起码的要求。
或许开放陆客赴台三年后,出现这样发展稍有趋缓的局面也是好事,因为这给了大家一个静下来仔细检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