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底都是蓝精灵
[ 2008-10-28 09:04 ]

蓝精灵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文章:比利时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周边强国几乎都留下过各自的痕迹,以致它的文化想不多元也难。如今的比利时盛产啤酒和巧克力,除了撒尿小孩,其实还有两位更著名的形象大使——丁丁和蓝精灵。但就如同前者往往会被认为是法国动画人物一样,后者也被误认为仅仅是好莱坞的产物。上周四,《蓝精灵》系列漫画诞生50周年之际,纪念活动遍及欧洲各主要城市,蓝精灵之父贝约再次广为人知。

欧洲是连环画的发源地。善于吸收欧洲文化遗产又有着悠久绘画传统的比利时人也不甘示弱,创造出了数个经典形象。贝约是比利时连环画家皮埃尔•库里佛的笔名。1958年,在贝约连载的漫画作品《卓汉和皮威》中首次出现了名叫“斯通福”的小家伙,浑身幽蓝,身穿白衣,裤子上有个洞,露出一点点尾巴。大批读者喜欢上了蘑菇房子里的小淘气们,要求画家单独写一段,这便是后来庞大的蓝精灵商业帝国的雏形。最初的连环画发展成动画片、小塑像、游戏和广告等,每年产值4亿多美元。

“斯通福”是贝约自创的名词,跟德语里头“袜子”的发音接近。有次跟朋友吃晚饭的时候,贝约请朋友拿盐给他,一时竟然想不起“盐”这个词,随口就蹦出了这么一句“把斯通福递给我吧”。斯通福是音译,它并没有具体涵义,是指一时想不起来或者不知其名的人或物。如,请把那个东西或者那个玩意儿递给我。这个段子后来被印成了30多种语言,其中是荷兰版的刊物首先把“斯通福”译成了“精灵”,后来,英译版也都采用了“精灵”译法。

1959年比利时电视台开始播放蓝精灵动画片,1981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制作并播放美国版的《蓝精灵》动画片后,受到全世界孩子的欢迎,蓝精灵的流行文化地位得以建立。中国人稍后看到的也是美国版,并不是原汁原味的比利时版。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反正蓝精灵已经是比利时的国家骄傲,成为其对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贡献。

对于我们上世纪70年代的人来说,蓝精灵早已融入这代人的集体记忆。原因之一是也许当年没有现在的小孩这么多选择,更因为这群蓝精灵实在可爱至极,不管他们不畏强暴,勇敢地与大坏蛋格格巫作斗争,还是他们的性格瑕疵,狡黠、贪吃、唠叨、懒惰或笨拙,无不是现实社会的翻版,也折射出人们身上固有的人性弱点。通过他们看到了我们自己,所以贝约才会说,心底深处,我们都是蓝精灵。其实我们心底何尝又不是格格巫?嫉妒、猜疑或者患得患失也会不时侵蚀人们的内心,只是我们永远找不到一锅蓝精灵用来做汤喝罢了。

许多人都认为贝约非常会讲故事。有人说他表面是讲大森林中的蓝精灵村,但实际描述了一个共产主义的乌托邦社会,还把马克思、托洛茨基和犹太人等角色安在主人公身上。这个说法遭到贝约遗孀的否定,不是每个人都热衷讲政治,尽管每个作品都会反映社会主题。所以以下的说法更靠谱一些——“虽然蓝精灵们经常互相捉弄捣乱,但关键时刻大家依然齐心协力。作为个体蓝精灵很弱小,但是在一起他们就很强大。贝约想传达的是团结和宽容的精神。”

团结和宽容就是蓝精灵身上传达的普世价值,而这种价值不是通过说教和灌输对外扩大影响,而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个体,通过独特而鲜明的故事表现出来,这就是蓝精灵在国际上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当然,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中世纪,而不是最近这些年代,所以小家伙们的外表是没有任何改变的。

让蓝精灵迷们值得期待的是,蓝精灵中唯一的女性蓝妹妹很快就有女伴了,在未来的冒险中,蓝精灵村将打破许多传统观念,据称这是最近几十年来社会文化剧烈变动下,女权运动发展的结果。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蔡印同)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