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尚>文化资讯
“红色经典收藏”的红火市场
2011-02-09 17:05:13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红色经典”的收藏前景

近年来,“红色经典”在艺术市场上被人们反复提起,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更是在拍场上大放异彩。从1995年中国嘉德第一件红色高价位作品纪录开创,之后,几乎每年拍卖季,都有各地的拍卖公司,推出红色题材的作品甚至红色专场的拍卖。我们不禁要问,红色经典会一直“红”下去吗?

“红色经典”的起源

我们通常所指的“红色经典”作品基本集中在革命历史题材上,代表作品如《红军过草地》、《井冈山会师》、《你办事我放心》、《开国大典》、《刘胡兰》、《毛主席去安源》等,其中,关于“毛泽东系列”的作品尤为突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指出一个误区:“红色”作品未必都“经典”,真正的“经典”多数已被收录在国家的博物馆或美术馆中。只有极少量作品,因为某些原因,美术馆或博物馆在之前的一个时期,将部分作品进行清除,或返还给原作者,流到民间。从1949年到上世纪70年代末,红色经典作品构成了中国美术创作的主流类型。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也产生过重要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

此前提到的开创红色经典之“红路”,并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正是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它在文革期间被印刷了9亿张之多的海报,影响甚广。1995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605万元的价格拍出,市场人士表示,其现在的市场价格保守来说也要亿元以上。之后,陆续开始有红色经典作品的拍卖,如2005年北京华辰推出红色专场“历史的主题”,其中《毛主席视察农机馆》以330万元的价格成交;2005年中国嘉德秋拍中,陈衍宁的作品《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以1012万元的价格成交;2007中国嘉德春拍中,陈逸飞的《黄河颂》以4032万元的价格落槌;2009年北京翰海春拍中,靳之林的作品《南泥湾》以1344万元成交;2009年秋拍,中国嘉德的《毛主席视察上钢三厂》以2022万元成交……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行情可谓一浪“红”过一浪,很多拍卖公司为此专门推出独立的红色板块。尤其是200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红色经典作品在各大拍卖公司集中出现,备受追捧。

收藏家赵庆伟表示,近年,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有了3倍至10倍甚至更高的涨幅。1977年到1985年间,出现了以伤痕美术为代表的作品;1985年到1990年出现以“现代艺术大展”和“人体大展”为代表的先锋艺术,是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的作品,它们在当前同样受追捧。其中,1985年和1987年出现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环境下展览过,或被追捧,或受到争议。

“红色经典”的市场动力

经过市场的检验和洗礼后,“红色浪潮”不断奠定、铸就了其千万元以上的市场高峰。红色经典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这类题材的美术作品。文革期间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主题创作,很多都拍出了其个人作品的最高价,原因在于作品背后反映的特殊时期及不可重复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红色经典在拍场上试水后,各大拍卖公司竞相征集作品,顿时出现各大拍场一片红的景观。

市场的兴起与收藏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一个供需问题。

红色经典的收藏群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藏家大多是60年代出生,有一定经济实力。他们对这一历史题材的作品非常喜爱,完全按自己的喜好选购,其文化价值观是藏家选择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以外,红色经典作品还与这代人的记忆密切相关,满足了其怀旧情绪。这对市场必然有一定的引导性。

目前,市场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据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油画部负责人柴宁介绍,拍卖市场上竞购红色经典作品的一些新买家,多是企业家身份。由于作品的艺术形式和现代人的生活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如宣传画、年画的原稿等,挂在居室里有其独特的味道,鲜明的反差,可以营造出一种时尚的“混搭”视觉效果。柴宁认为,这代表了基层收藏者的价值取向,非主流,是大众取向而非资本取向。

另一部分重要收藏群体是出于创建专题性美术馆的需要而购买红色经典作品,他们按照美术馆的类型和品质选择藏品。美术馆收藏注重遵循美术史结点,将作品串联起来,能展现完整的历史。所以,很多重要的红色经典作品大都被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谈到红色经典的收藏,不得不提到新兴收藏家群体的代表人物王薇。目前,她已经收藏了超过百张的红色经典作品,其中不乏参加过全国美展的作品,有些甚至还是国家馆藏缺少的作品。王薇对作品进行了耐心、详细的整理,使其构成相对完善的历史发展脉络。她还邀请陈履生为其收藏编著了《革命的时代》一书,对藏品进行了细致的学术梳理,并在上海美术馆公布了她的红色藏品。王薇希望未来把藏品永久性放在自己的龙博物馆里。她的收藏行为和举措对红色经典的市场发展影响颇大。

“红色经典”的市场走向

世纪翰墨的林松表示,“文革”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段独特历史,其有代表性的美术创作必然受到关注,作品也都是当时中国最年轻、最有实力的艺术家投入了最大的精力创作而成,有的甚至是他们的成名及代表作。代表艺术家如陈逸飞,他进行了大量符合当时革命需要的主题创作,有些甚至已被载入史册,还有靳尚谊、刘春华等,他们的作品都成系列性。扎实的根基奠定了这些艺术家的美术史地位,其市场行情必然稳健。

不过,红色经典的市场已经历了15年的发展,出现过的作品大都已被收藏,短期内,不会被放归市场。作品数量必然越来越少,大规模整体性专场出现的可能性不大。陈履生预言,红色经典作品会在市场上零星出现,但价位会一路走高。

谨防赝“红”,关注新洼地

文革时期作品之所以卖得好,因为有鲜明的中国印记、历史性、文献性、民族性。随着好作品都已入仓,市场上经典之作就稀缺。红色经典的拍卖高潮已结束,但是市场热度仍然不减。不乏有一些拍卖公司征集的所谓的红色经典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是2000年后创作的。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有些只是在打擦边球而已,因此,这个专场板块不会有太多的佳作或有力度的作品规模化出现。

在红色经典板块作品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北京传是拍卖有限公司现当代艺术部负责人阎安说,藏家们不妨注意另一个洼地板块,即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反映时代面貌的主题创作。其意义和红色经典类似,都能反映独一无二的历史风貌。这类作品的主题健康、积极、向上,基本告别了红光亮、高大全的红色形象的创作原则。人物形象以体型挺拔健美的年轻人物为主,色调由沉着转向鲜亮,题材更为丰富。目前市场上,已经有此类作品受到关注,只是还未形成规模。可以预言,改革开放初期的艺术作品会进一步受到追捧。(李荣坤)

来源:新华网 实习编辑:田晓璇




热点TAG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