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央视《新闻1+1:性别失衡 静悄悄的危机》,其中提到的剩男问题,感觉很震撼,确实应该为社会所关注。
据2010年最新的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超过了118,也就是说每出生100个女孩就对应着出生了超过118个男孩。对此,有新闻报道称,2020年中国将会出现3000到4000万的光棍—平均5个男人就有1个讨不到老婆。
可以预见,在未来,剩男将会承受的两大挤压:
一个是大城市当中条件好的,把门当户对的同龄的都给抢跑了,然后差一点去中小城市去抢,中小城市又抢到农村,农村又抢到贫困的地方,但是总是条件好的去优先,这是一种挤压;
第二种挤压,就是如果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男性就会从低年龄女性中择偶,就是30岁的向25岁这拨去抢,25岁的去抢20岁的这拨,同样也是一种挤压。
上述两种挤压,将成为剩男危机的主要推动力量。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会出现:
1、本来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比城市严重,今后"剩男"将更加沉积于边远贫困地区。
贫穷而终身不婚的男性剧增,可能会增加买卖婚姻、拐卖妇女、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危及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2、夫妇年龄婚差扩大,婚育年龄大大推迟。
年龄较大男性由于收入较好、社会资源较多,会成为婚配竞争中的胜利者。挑走了年龄较小男性的同龄女孩,较小的男性只能慢慢熬,默默奋斗,等到终于熬到“成熟稳定”的程度,才能娶媳妇。结婚年龄大大推迟,男性只能找小自己数岁的小姑娘。
3、剩男单身时光变长,单身群体膨胀,是对社会秩序的挑战。
基于上条,年轻男子多出来的单身时光,会是一段相当苦闷和压抑的时光,生理和心理都可能面临危机。
4、彩礼涨价,婚姻门槛变高。
供小于求,女人的价码提高了。马太效应凸显,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男人中有的三房两妾
(小三、小四等),有的却一个老婆都娶不到。不少男性由于社会竞争的弱势,可能终生不婚不育。
5、影响优生优育。
“女性不愁嫁”的局面,导致素质较差的女人也会被几个男人争抢,有的女人先天不健康或由其他不利于生育的条件也会结婚生子,特别是在贫困边远山区这种情况会很多;而婚姻年龄差的加大,也导致最佳生育年龄不能生育,不利于优生。
6、跨国婚恋,买卖婚姻。
现在已经有去越南买新娘的现象了,今后大量贫穷地区的农村姑娘被城市小伙买走,而没新娘的农村小伙与一部分城市小伙会去其他国家进口新娘。且不说婚姻的质量高不高,人口管理就是一大挑战。
7不利于婚姻稳定。
无论是买卖婚姻,婚差加大等,婚姻双方建构的共同价值基础都不牢、生活情趣、性格品味
等方面也相差较大,再加上单身时间变长,彩礼选婿等外部扰动因素,婚姻的稳定性堪忧,进一步影响社会的不稳定。
【建议:剩男当自强!】
作为个体的剩男,我建议大家除了奋斗提高自己的择偶等级(见上述择偶梯度理论)之外,还要在心态上有这样的准备:
1、 从传统的婚恋模式中突围扩大择偶范围
以下非传统婚恋模式:姐弟恋,倒插门,与离异、丧偶女性婚配等这些以前传统择偶
观中比较被边缘化的婚恋模式,应该尝试着去接受。只要你们价值观一致、达成良好的婚姻合作模式就会是一段好婚姻,不要纠结于失去自尊心或者舆论。
2、 从单一的择偶标准钟突围扩大择偶范围
不要一说到择偶标准就是“肤白大眼”“温柔贤淑”“知书达理”……现代的女人一个
比一个独立和有个性,属于你传统择偶标准中的这一类不是很少,就是轮不到你,所以,只要符合“人品端正”“看得顺眼”这样的基本条件,就可以多相处,多学会发现女孩子的其他魅力。
3、 主动,助你赢得一切。
男性的本能是竞争,婚配权在动物界也需要雄性一番争斗才获得。面对日趋激烈的现
代择偶竞争,主动是你的态度,也是雄性生命力的表现,应对婚姻门槛高的问题,只有通过充分的竞争、强大的自信才能获得异性的青睐。
4、 心态第一,不愤怒,不抱怨,不自卑,不盲目恋爱,不贪图虚荣。
光棍的压力大,负面情绪多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唯一心态好才是掌控生活的前提,不
抱怨不自卑,而积极阳光的剩男往往更容易获得女性的青睐。
另外,也提醒剩男,不要因为结婚难,就盲目恋爱,由于文化传统差异太大,跨国婚姻美满的并不多;其次你要想快点定下来,盲目闪婚、早婚,婚姻基础不牢固,婚后也可能被庞大的单身男性群体“挖墙脚”,所以还是要充分选择之后,再走入婚姻。
其实剩女的问题是“相对过剩”,剩男则是人口的“绝对过剩”;剩女的问题可以通过调节自身择偶观来解决,剩男的问题则需要全社会共同给予关注。
【PS:为何剩女问题掩盖剩男】
既然剩男问题这么严重了,为什么我们平时谈的都是剩女?
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今天的剩女现象多为“媒体建构”。“剩女”作为话题焦点的意义,在于“反差和解读”,因为剩女最大的问题实在不是嫁不出去,而是“选择障碍”。
在世纪佳缘网站上就有很多教育程度较高,物质上精神上都很独立的女孩,因为对感情生活有着更理想化的期待,对择偶有“宁缺毋滥”的态度。她们往往乐于表达,更喜欢挑选,其行动和语言很容易被嗅觉敏感的媒体放大送到公众面前,成为话题。而在“年龄危机”的作用下,她们的表达也比剩男们更急迫和更吸引人注意。这些剩女无形中掌握了“话语权”,吸引了公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