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十七大代表风采录:穿越沙漠救死扶伤的北京医生
2007-10-08 09:41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9月26日报道:50岁的姜淑清几乎没有周末休息的时间,她会去参加各种医学会议和研讨会来饿补她3年援疆期间所错过的最新妇产科学的进展。

“医疗技术发展这么快,三年的时间足以淘汰一名医生。”北京妇产科医院的主任医师姜淑清说。

然而姜淑清认为她的所得要远远大于所失。援疆归来后数不清的荣誉纷沓而至, “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三届首都巾帼十杰”和“北京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7年她还参加了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并当选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代表。

姜淑清表示她在会上去呼吁医务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很大,承担的风险很高,而他们的报酬却低于很多行业的从业人员,”她说。“要知道培养一名医生所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看到很多年轻医生转行去做医疗代表实在是件可惜的事情。”

2002年7月,姜淑清开始了她长达三年的在新疆和田策勒县的医疗援助项目。策勒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维吾尔族人口大约占总人口98%。那里三面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沙尘暴的天气。

姜淑清本以为在农村插过队的她完全可以适应当地的艰苦生活,然而当她身处沙漠地区的时候,心还是一沉。

“前后什么也看不见,就像是下着沙雨,”姜淑清回忆着她穿越沙漠去策勒的情景。

第二天她眼前的县医院是座平房,破烂不堪,窗户的纱窗已经关不上了。绿豆蝇在病房里飞来飞去。

手术的消毒隔离条件很差,医疗器械都是生锈的。病人都是穿着自己的衣服进入手术室。冬天手术室为了取暖还要生起炉火。

来到策勒的第四天,夜里12点送来一个情况危急的产妇,接生婆在手取胎盘时引起大出血。

姜医生当即做出诊断:胎盘植入,应立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当手术完成,病人情况稳定的时候, 我突然意识到那个手术是要冒多么大的危险。在没有血浆和高感染风险的手术条件下,手术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姜淑清说。

每次姜医生抢救一名病人后,病人的家属由于语言障碍没有过多的感激之语,但他们会提着红枣、葡萄,甚至抱着囊来表达感谢。

姜淑清深切地感受着一名妇产科大夫在这里的价值,而正是这种价值感支撑着她度过了三年的艰苦时光。

虽然同当地的同事和村民有着语言上的障碍,姜医生却很喜欢参加当地人的活动,比如婚礼,丧事,和庆祝新生儿的诞生。

“我从没感觉我是个外人。在聚会上我会和当地人一起唱歌跳舞,”她说。

来到策勒的头几个月里,姜医生就诊断了好几个晚期的宫颈癌患者,而她对此也是无能为力的。当地妇女的健康状况令她忧心忡忡,她想把它弄个清楚。

在一次回北京探亲的时候,她从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妇产医院筹到10万元的经费和各种普查用品。

在接下来的四个月时间里,姜淑清的普查小组几乎走遍了策勒县的每个角落,普查了8020个当地已婚妇女。结果显示6625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

尤其是宫颈癌的发病率高达526/10万,相当于北京地区的210倍。42个妇女被检出宫颈癌,64个查出有癌前病变。

姜淑清认为当地宫颈癌高发的现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贫穷、看病不便使得当地很多妇女养成了小病不看医生的习惯。而早婚,早育,卫生条件差也是致病因素。

在姜医生返回北京以后,她依然惦记着那些贫困的宫颈癌患者,尤其是那些癌前病变的患者。她想筹款帮助她们看病。

今年,姜淑清所在的医院为她在策勒普查期间拍摄的照片和摄像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这些真实的画面吸引了一些记者和企业家的注意,他们表示愿意帮助她成立一个慈善组织-西部慈善基金会。目前,该基金会还在寻求官方的正式注册。

今年4月份,姜医生通过朋友和同事私下里的募捐, 帮助27岁的宫颈癌患者托合苏坦汗实现了免费住院治疗。托合苏坦汗是策勒县的牧民,2003年姜淑清在普查中发现她患有宫颈癌前病变,需立即手术治疗。但这个贫困的牧民家庭连几百元的医疗费都拿不出。今年当姜医生再次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发展为癌症阶段。

“真是太遗憾了。对于癌前病变的患者来说,早期治疗更便宜,治愈的成功率也要远远高于癌症阶段,”姜医生说。

在姜淑清的心中,策勒县是她的第二故乡。“是策勒人给了我荣誉。我觉得我有责任报答他们,”她说。

“这也是一名医生的义务。”

《中国日报》记者陈志勇 编辑 张峰


   
友情链接: | 人民网十七大报道 | 新华网十七大专题 | 央视国际十七大专题 | 中国网十七大专题 | 搜狐喜迎十七大 | 新浪十七大专题 | TOM十七大专题 | 腾讯迎接十七大 | 网易十七大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