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东中西三位十七大代表“喜话”科学发展
2007-10-14 16:29

内蒙古通辽东明村:“科学发展观在我们村看得见、摸得着”

(地方喜讯)5年前,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道德镇东明村的180户村民想都不敢想:自己生产的红干椒可以行销韩国、日本、美国、墨西哥甚至巴西,这几年户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党代表心声)“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我们村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道理,村民们有着切身的体会。”十七大代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道德镇东明村党支部书记梁长武说。

梁长武代表说,当年,眼看着其他一些地方的村民凭借优势产业先富了起来,东明村的村民“搞了这个搞那个,可就是搞不出个名堂”。梁长武带着村里的党员到市场考察了一圈,根据东明村的情况决定发动村民种红干椒。针对村民不了解市场被货商压价的情况,村党支部又把村民组织起来,自己到外省找订户。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村里还与一些进出口公司直接签订了购销合同。

“红干椒不仅让我们村致了富,还辐射到了县、市甚至辽宁等地。”梁长武代表说,“我们村的致富路就是深入实际摸索出来的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帮村民统一了思想,实现了共同富裕。”

梁长武说,科学发展观并不是“一刀切”,不是所有地方,无论山区、平原、干旱还是潮湿都要按照一个模式发展农业,应根据当地特点科学分析,合理分配资源,发展有长远效益的优势项目。“别的地区种棉花,你这个地区不适合也非要种,就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目前,东明村的红干椒产业已包括原产品、辣酱生产等一系列产品。村里还在试验新品种,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甘肃定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就会海阔天空”

(地方喜讯)种了一坡,收了一车;打了一斗,煮了一锅——曾经苦甲天下的定西,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近几年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北旱南寒”的气候条件,成了发展特色经济的自然优势;二是生态环境步入自我修复阶段,人与自然开始和谐相处;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马铃薯等产业成为富裕农民、带动工业、繁荣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

(党代表心声)“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曾一度是定西人民面对严酷条件,致力改变生存环境、真抓实干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定西市在继续倡导“三苦”精神的同时,提出了“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工作指导原则,组织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工,各级党政组织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定西城乡开始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有了较大进步。

“"三个顺应,三个遵循"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指导原则。”在定西工作8年的甘肃定西市委书记、十七大代表石晶说。

灾年是粮,丰年是菜——定西大力发展更加适应当地旱寒气候条件的马铃薯产业,“土蛋蛋”变成了“金蛋蛋”,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原来种小麦多出一半以上,“定西每个农民每年平均能从马铃薯上收入460多元,全市农民人均收入1760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就一定会海阔天空。”

如今,甘肃定西已经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定西马铃薯的价格甚至对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过去5年间,由于坚持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定西的森林覆盖率从9%上升到12%;教育方面,所有县区实现“两基”达标……

“这一切,都源于执政理念的转变和调整。”石晶代表说,“我相信,即将召开的十七大会更加强调科学发展,促进和谐,会为发展开辟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李斌 吴晶 陈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十七大报道 | 新华网十七大专题 | 央视国际十七大专题 | 中国网十七大专题 | 搜狐喜迎十七大 | 新浪十七大专题 | TOM十七大专题 | 腾讯迎接十七大 | 网易十七大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