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新华特稿:我党治国理政回顾
2007-10-15 15:41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新华社14日播发长篇通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回顾》,以下是通讯全文。

历史的车轮,总是在永不停息的奋进中书写进步和发展的轨迹。

宏伟的事业,总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中不断向前推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与时俱进、顽强奋斗,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丰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更加旺盛的活力。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5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的5年,是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阔步前进的5年。5年的实践昭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在新的条件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务实求新、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5年来,一个主题贯穿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中国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5年前,党的十六大顺利完成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海内外舆论关注着这个问题。

2002年11月15日11时40分许,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胡锦涛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郑重宣示。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际结合起来,逐步认识、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新世纪新阶段,怎样实现中国更好发展的重大课题摆在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2003年早春,一场灾难突然袭来。非典疫情肆虐,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在抗击非典的紧要关头,胡锦涛总书记出现在疫情严重的广东,出现在人民群众中。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夺取了防治非典的重大胜利。尽管受到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仍比上年增长了10%。

抗击非典的斗争,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错综复杂的世情、深刻变化的国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最终制约发展的局面。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行动纲领。

就在这次全会上,党中央鲜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展开。四个建设一起抓,“四个轮子”一起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向前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煤电油运全面紧张……面对一个时期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见微知著,果断作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质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消除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充分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人们注意到,2006年下半年开始,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以往提法相比,“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

在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有效抑制,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加强,国民经济连续4年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出5.5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000多美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2000多美元。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过去的5年,党中央、国务院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投资重点向农村转移,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推动下,农村大地发生了新的巨变。2004年至2006年,粮食产量实现了1985年以来的首次连续3年增产。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增加1111元。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由2002年的39.1%提高到2006年的43.9%,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面貌为之一新……

着眼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金融体制、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大江南北,从东到西,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十七大报道 | 新华网十七大专题 | 央视国际十七大专题 | 中国网十七大专题 | 搜狐喜迎十七大 | 新浪十七大专题 | TOM十七大专题 | 腾讯迎接十七大 | 网易十七大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