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无间道”
[ 2007-08-29 16:26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9·11”后,随着“切肤之痛”的不断加深,相关国家对恐怖主义威胁的严重性都有了新的认识,纷纷加强了反恐措施,尤其是对反恐情报的搜集与交流,其中包括大量使 用卧底。与此同时,一些国际恐怖组织也逐渐感到生存空间的受制及行动上的束缚。为打破相关反恐壁垒,保证行动的隐秘性及恐怖袭击的成功率,它们也开始有目的地向相关 国家的政府、警察及情报部门渗透自己的人员或收买对方人员。

实际上,所谓的“采用卧底获取情报”,在专业术语上应该称为“人力情报”,其与技术情报并列被称为情报获取的两大重要手段。相对于技术情报,人力情报在获取上比较 困难,经历的周期相对较长,对人员的要求较高,这是其不足之处。但是,它有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卧底能够获得一些比较重要且翔实的信息。因此,一名合格的卧底也许就需 要像电影《无间道》中那样,花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去培养和潜藏。“9·11”之前,许多西方国家往往喜欢使用技术情报而不是人力情报。难怪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检讨情 报部门经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一个失误就是“过分依赖技术情报而忽略了人力情报的使用”。

如今的恐怖主义,与历史上任何一次恐怖高潮相比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明显的宗教甚至种族痕迹使它带上了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加上欧美等国有意无意的引导,更使得恐怖 与反恐之间的斗争具有了“类似文明冲突”的模式。以“基地”为首的恐怖组织强烈的自信及其对目的的明确定位,即“坚持长期斗争、广泛发展基层力量、将首要目标对准美 英等国”,都决定了目前的反恐不仅仅局限于战术层面,战略层面的争夺更成为双方斗争的焦点。因此,恐怖与反恐双方都立足于持久战,情报成为双方交锋和争夺的重点。英 国军情五处日前发出警告称,与“基地”头目本·拉登“关系极为密切”的极端分子,正在试图打入英国的安全部队。而此前,英国军情五处则已经开始扩招新间谍,以应对日 益增加的恐怖威胁。

纵观近几年的反恐斗争,相关国家的反恐部门与恐怖组织之间的情报战、卧底战,实际上处于一种不对等地位。以极端宗教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在这场战争中暂时占到了上风, 而相关国家的卧底行动则几乎处于一种一筹莫展的状态。

今年的美国肯尼迪机场案,虽号称是卧底建功,但需要指明一点,以拉美人为主力制造的这次事件并非当前恐怖主义的主流。穆斯林对西方社会的复杂情感,宗教极端主义的 蔓延、渴望民族宗教自强的信念,以及欧美方面对伊斯兰社会内部的插手、在巴以问题上的暧昧态度、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进攻等,都成了恐怖主义势力招募成员、宣扬思想、 凝聚人心的最佳借口和机会,由此造就了穆斯林之间向心力与内聚力的增强。再加上独特的宗教习俗、相貌特征及生活习惯等因素,都构成了西方情报部门渗透“卧底”的巨大 障碍,即使是能够渗入,也因为上述理由而只能成为外围成员。如2004年11月17日美国方面公布的一份“闭门”情报证词披露,在“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前的3年中,美国 中央情报局一直在“基地”组织中派有卧底,只不过他们的级别都比较低,又在“外围”,所以没能向美国政府提前报告有关袭击的情报。相反,对于恐怖主义来说,西方国家 “开明”的移民政策,使得许多西方社会内部有大量穆斯林社区及人口的存在,一些经过“洗脑”和极端思想熏陶的人很方便地就能成为恐怖组织的“代言人”或眼线。如今年 6月,英国格拉斯哥机场案发生后,英国军情五处宣称,有多名英国警官涉嫌与“基地”有关联。这种情况在中东国家表现得最为明显,大量军、警甚至政府官员都与恐怖组织 保持着各种关系。而相反,代表着世俗政权和“西方利益”的政府对此却无能为力。

所以,卧底之战将成为今后恐怖与反恐双方斗争的焦点,情报关系着恐怖袭击是否成行或政府的打击是否有效。这既是盾,也是矛,要夺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的胜利,关键是要争取到广大伊斯兰世界的民心。(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编辑:肖亭)新华网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