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当选总统的“中国初恋”
[ 2008-01-22 16:27 ]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2007年12月19日,大国家党候选人李明博赢得韩国第17届总统大选的胜利。这一天也是他的66岁生日和第37个结婚纪念日,可谓三喜临门。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李明博”这个名字,既熟悉又陌生。人们熟悉他从“卖火柴的小男孩”到“工薪族神话”的传奇经历,却并不太了解他与中国结下的“缘分”。

梁朝伟的影迷

早在李明博成为“热门”总统候选人时,一些韩国媒体和国际舆论就曾风传:李明博将“强韩抗华”。

这个传言最“确凿”的依据就是:2005年1月19日,时任汉城市长的李明博,宣布将“汉城”改名为“首尔”。当时,不少人担忧地说:“韩国人每次谈及‘汉城’改名之事,几乎都跟民族心态有直接或间接关联。这次改名成功,反映了李明博的‘强韩抗华’心态。”

第二个依据则是李明博的政治态度。在韩国政坛,李明博属于保守派。韩国媒体认为:“保守派向来亲美,主张对朝、对华持强硬态度。”而日本媒体更是一厢情愿地认定李明博为“亲日派”——“他出生于日本大阪,‘明博’二字实际上是日本人常用的名字AkiHiro;他的父亲更是拥有‘月山’这个日本姓氏,这是个地地道道的‘亲日’家庭。”日本媒体甚至言之凿凿地指出,在担任首尔市长期间,李明博虽然一度抨击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这个日本右翼政客,但在2006年1月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他又公开宣称,“亚洲的领导人被过去的历史束缚,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令未来变得黑暗。”这是“偏袒日本”的一个信号。

面对这些传言,李明博一直引而不发。2007年12月18日,韩国大选投票的前一天,李明博接受了香港《亚洲周刊》的专访。当记者要求他“比较一下韩中关系与韩美关系的重要性”时,李明博首度就“心目中的中国”开腔:“韩中关系与韩美关系一样重要。朝鲜半岛处于南北分裂的状况之下,只有靠中国的多方面帮助,才能让半岛维持稳定、走向繁荣。”

接着,李明博话锋一转,正式澄清此前有关他“强韩抗华”及“新保守”的传闻。“自从被选为大国家党的总统候选人后,我一直通过各种外交渠道和中国保持密切关系。2007年11月中旬,我的特使拜访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刘洪才,带去了我的三个意思:对中国的关心、对解决朝核问题的重视、重视中国在东北亚的重要性。”

对中国人很感兴趣的汉城改名一事,李明博解释说,绝大多数国家都将“Seoul”音译为本国语言,来称呼韩国的首都。其实,汉语也有这个习惯,比如华盛顿、伦敦、莫斯科等,都是音译名。只不过中韩交往源远流长,古代的名称“汉城”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这本没有什么不好的,但随着两国交流日益频繁,名称造成的混乱越来越多。汉城市耗时一年多,征求各方意见,最后才决定用最接近英语发音的“首尔”来取代“汉城”。

“千万别以为我对中国文化有偏见,相反,我很喜欢中国文化。就在这次大选最紧张的时候,我还去参观了一场中国文物文化展。梁朝伟、任贤齐的电影我都看过。”李明博笑着说。那是在2004年10月,由梁朝伟、任贤齐和舒淇主演的电影《韩城攻略》在韩国取景开拍。时任汉城市长的李明博,特意安排了一场和演员的见面会。其间,他对梁朝伟和任贤齐的演技赞不绝口。

“我的中国女孩”

此外,这位韩国总统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中国初恋”。

1965年,由现代集团投资的泰国热带雨林高速公路工程开工,李明博被派去负责该项目。在那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个深爱的女孩——中国姑娘钱玲。

“钱玲家就在我的办公室边上。那是一家中国餐馆,我们常去那里吃饭。小小的院子里有一口井,水特别清,特别甜,我们很想喝井里的水。但我知道,在泰国,中国人和中东人家一样,不愿让外面的男人进院子里去。不过,饭店老板对家人说:‘李先生是个正派人,就让他来打水吧。’就这样,我有了进入他家院子的特权。”

“有一天,我又进院子打水,发现一旁有个20出头、白皙美丽的姑娘。她偷看我几眼后,又害羞地跑回屋里。我像丢了魂儿似的站在那里,望着姑娘消失的方向发呆。不深不浅的柳叶眉,洁白如玉的皮肤,藏在中国传统服装里的优雅身段……这一切,我好像在梦中见过。”

再去打水的时候,李明博的精神高度集中。那张白玉般的脸又一次出现了。两人相互笑了笑,点点头,算是认识了。女孩是饭店老板的女儿,名叫钱玲。就这样,几次“相会”后,姑娘开始小心翼翼地向李明博走来。有时候,她还会在院子里等着李明博来打水。

“我们终于发展到了上茶馆约会的程度。在20多岁的小伙子眼里,异国女人即便满脸麻子,也比天使还美,何况她本来就十分漂亮。那段时间,我如在梦里,感到一切都恍恍惚惚。”那时,李明博的英语还不太好,找不出一个合适的单词来表白自己的心迹。而钱玲的英语更差,两人因此说不了太多的话。“我们用心灵来交流。”

和所有恋爱中的人一样,李明博患得患失起来,为自己的长相而自卑。他对钱玲说:“你这样美,我这么丑,特别是我的眼睛太小,和你的大眼睛实在不协调。我真想到曼谷做手术,把眼睛修得大点儿,让脸变得英俊些。”

钱玲摇摇头:“在你脸上,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清澈的眼睛,谁说你长得丑?!”

李明博愣住了,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他的眼睛一向是别人的笑料,钱玲是第一个说他眼睛有魅力的人。“在每天像战场一样的工程现场,我意外地获得了紫色的梦。”

然而,这个梦并没有持续太久。李明博和钱玲经常到茶馆见面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钱玲父亲的耳朵里。结果,钱玲被禁止出门,李明博则被禁止入院。一道院门,从此隔绝了两个年轻人。“我想象着钱玲在闺阁深处是怎么生活的。第一次心动的男人,可能都像我这样——用想象来安慰内心的痛苦。随着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工作没日没夜,我紫色的梦也就逐渐退色了。”

儒家文化“信徒”

李明博常常说,他是中国的老熟人,“在台海两岸都有好朋友。”

2003年,时任汉城市长的李明博访问北京,到清华大学做了一场题为《青年、企业、都市共同缔造东亚未来》的演讲。一句“你的梦想小,所获得的成功也会很小;你的梦想大,以后取得的成功也将会很大”,引起了全场师生的共鸣。

首尔和台北是“姊妹市”,台北市前市长马英九自然成了李明博的老朋友。有一次,马英九前往韩国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亚洲战略圆桌会议”,宴会一结束,他便驱车赶往首尔市政府,和李明博交换“市长心得”。从市政建设到清溪川复原工程,从青少年辅导机构到网吧管理,两人聊得煞是痛快。

其实,李明博和中国的感情,深受其父影响。在李明博的自传《绝非神话》中,有这样一段话:“父亲是一个非常注重儒家传统教育和价值观的人。他重视亲戚间的友爱、为人处世的信义,这对我们兄妹的一生意义重大。”

在父亲的敦促下,李明博的勤勉是出了名的。“从上中学到现在,我从未睡过5小时以上的觉,起床时间固定在凌晨5点。在韩国如此,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准时在当地时间5点起床。我从不在飞机上睡觉,如果睡着了,很难适应时差。别人总以为这是我天生的习惯,其实这是艰苦训练出来的。”

最不可思议的是,李明博的终身大事,竟然是在母亲的坟前定下的。1970年,29岁的李明博一见到梨花大学的“校花”金润玉,心里就有一个按捺不住的声音在呼喊:“就是她!”于是,他不再迟疑,在他12月19日生日当天,打电话给金润玉,约她等自己下班后一起去母亲长眠的公墓前。刚放下电话,李明博就有点后悔了。当时天色已晚,公墓里漆黑一片。“我们连正式的约会都没几次,订婚日期更是从没提过,她一个女孩子,凭什么跟我这个男人半夜三更去公墓呢?”庆幸的是,金润玉虽然不知道李明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来了。李明博拉着她,在母亲的墓前低下头:“妈妈,不冷吧?明博看您来了。对不起妈妈,我不能经常来看您。爸爸和哥哥都挺好的,房子也有了。最要紧的是,妈妈,我把要成为我们家小儿媳妇的人领来了……”

没有李相得就没有李明博

在李明博的家庭成员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二哥李相得。有分析称,李相得的对华立场如何,将直接影响李明博的对华外交。

1935年,李明博的父亲移居日本。6年后,李明博在日本大阪呱呱坠地,在7个兄妹中排行第五。在韩国一直有一个传闻:李明博的母亲是日本人,他与二哥李相得系同父异母。直到2007年8月,在韩国检察机关的介入下,兄弟二人提取口腔细胞,做了DNA鉴定,彻底证实了两人一母同胞的血缘关系。

尽管李明博至今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但有韩国媒体认为,他与日本的“密切关系”仅此而已。日本战败后,年仅4岁的李明博随父母返回了韩国。因此,他对日本的记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964年,任高丽大学学生会会长的李明博,组织学生运动,反对韩日建交,结果以“煽动国家内乱罪”被投入监狱。多年以后,再度踏上日本土地的李明博感慨说:“朝鲜和韩国都认为独岛(日本称竹岛)是韩国领土,这是南北间少有的立场一致的时候。日本难道还不承认‘独岛是韩国领土’这一事实吗?”

此时,他的二哥李相得,已率先走向政坛。从1988年开始,李相得就是韩国国会议员,成为大国家党真正的元老。作为一位经济问题专家,他在幕后出谋划策,为李明博指点迷津,直至赢得选举。一些韩国媒体曾评论说:“没有李相得就没有李明博”。

2007年3月,李相得访华。在沈阳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以英特尔公司投资大连为例,分析了中韩经济关系。“韩国在半导体领域的优势,正面临中国强有力的挑战,我非常担心在中国经济的追击之下,韩国如何生存下去……但是,如果两国密切配合,今后15年的韩中经济合作,将比过去15年更有成效。”分析人士认为,李相得这种既担心韩国经济的未来、又对中韩合作持乐观态度的立场,也许将在李明博的对华政策中得到体现。

2007年12月21日,当选总统后的第二天,李明博在个人办公室——坚志洞安国论坛办公室里,会见了前来道贺的中国驻韩国大使宁赋魁。“在党内竞选和总统选举期间,由于竞争太激烈,我没能应邀访问中国,对此我表示歉意。现在有充足的时间了,所以我期待着早日到中国访问。”(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