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英国前陈伟航在旅游、外事、海外投资等不同领域工作过 |
“当我意识到可以申请这个奖学金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问自己,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事?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奖学金,我不会在工作了十六年后,实现我的出国留学梦。”
在获得志奋岭奖学金近一年后的今天,陈伟航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学习也即将告一段落。他把这几个月的经历形容为“非常有戏剧性——刚到英国的时候,金融危机正式开场;现在学业马上结束,又看到英国议会的闹剧。出国留学对于我来说,的确是大开眼界的一段历程!”
看陈伟航特别针对这段来之不易的经历所做的记录:志奋岭博客——英国留学随记,伦敦初秋的恬淡静美,罕见大雪后的姿态万千,明媚春光下的生机盎然……伟航利用他工作生涯中曾在旅行社做导游时积累的经验,用相机把英国季节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不过博客中记载的大部分是他在英国读书的历程。在题为“春光无限好”的一篇博文中,伟航用幽默的口吻记述了英国大学期末考试的紧张:
“最近论文大战狼烟四起,期末考试重兵压境,更哪堪,处处军情危急:这边杜伦大学志奋领同学痛诉考试之紧张激烈最后结果之残酷无奈,那厢布里斯托大学志奋领同学告知论文写作苦思冥想殚精竭虑最后还一半同学不及格,而近在身边令人胆战心惊的例子则是,本校King's College London的某管理专业考试过半fail掉。如此这般哀鸿遍野,一个利空接着一个利空,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
伟航笑说,一个人在英国读书的日子充实忙碌,而调解紧张神经的一个办法,是在博客里通过文字分析整理思路,“有时候也写写歪诗,自娱自乐一下。”
读书 v 做研究
“十几年前在国内读书是做学生,十几年后在英国的大学读研,做研究的感觉更强。”我让伟航通过自己的经历对英中高校教育的不同做个总结,“我在中国读大学的时候,老师更注重教;而在英国,老师更注重你学的过程。这里没有教材,课时比中国少得多,一周的课不到十小时。我觉得英国大学在研究生这个阶段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是在研究生阶段吗?我问伟航,从本科直接升上来的英国本土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应该大不相同吧?
“确实是这样。英国学生经过三年本科的训练,比较适应研究生阶段这种独自做功课的方式,另外他们在 presentation 和 tutorial的时候也更加积极主动。相比之下,中国大学本科直接过来读研的学生比较被动,更多的是听老师讲,大量记笔记,而不太乐意主动找老师。”
陈伟航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英美文学专业,在英国读书让他最感不适的一门功课是Research Method —— 研究方法,“中国人做事凭感觉,而英国却很严谨,他们喜欢收集数据,利用模型和公式来推算事件发生的概率。这是让我觉得最枯燥、最难理解的一门课——英美文学和数学相去甚远,而且我从事的各种工作也并没有需要利用统计和公式才能做好,所以我最初对统计这种方法是比较抵触的。”
统计学存在的原因
“虽然现在仍然不特别喜欢它,但是我对这种观念有了更多的理解。我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大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事。我自己比较感性,所以多用感觉、甚至会从哲学的层面来考虑问题。但解决问题也可以像有些人那样,兢兢业业地搜集资料,在精密运算之后得出结论。方法不同并不冲突,我不认为一种肯定比另一种好,最好的是能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伟航说英国的大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用严谨的研究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希望到英国留学的同学需要在出国前就认真重视起这门课来,免得在出国后更加吃力地补习。
期末考试的重压刚刚缓解,陈伟航现在正在准备毕业论文。
“我在选论文课题的时候,特别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论文促进自己的学习并增加对英国的了解,所以我选择了国际商务谈判,Research Method 采用的是采访的形式,我准备采访那些与经常和中国打交道的人,了解他们对中国谈判风格的理解。”
读书、行路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提一下Host UK旅行。我一共参加了两次到英国人家里过周末、过节的活动,两次都住在70多岁的老人家里。我发现自己很能他们聊到一起去,因为本身对历史感兴趣,所以我请他们讲亲身经历过的历史,比如二战等这些以前只在书本上读到的片断。这样的经历让我学到很多。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游学的形式,多去英国人家庭,更大程度地开阔眼界。”
每一年能够获得英国外交部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推出的“志奋领”奖学金,来到英国留学的人,都是在自身的领域工作成绩突出、能够为自己订立明确目标并努力朝目标推进的人。
陈伟航是个很好的例子。我请他描述一下在国王学院学习生活有代表性的一天是什么样子。
“早上是随着BBC4台的Today (今日)节目开始一天的安排,听主持人与国家以及世界政要间的谈话和激辩,能够刺激一整天的思路敏捷。看完一上午的书之后,中午一边给自己做个好菜,一边听4台的You and Yours, 一点钟有时候也会听The World Today。我发现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基本和喜欢的BBC节目配合,到什么时间听什么节目。BBC 4台是我主要的信息来源,多听节目让我在和当地人交流时有共同话题,否则对话只会局限在你从哪儿来、家乡是哪里这样的肤浅交流上。”
“年轻人对信息的吸收和筛选尤为重要。如今的信息渠道如此之广,我们得学会做个有心人,才能找到对自己有益的信息。我个人的经验是尽可能多听BBC,多看英文报纸,多与英国人交往,并且找时间多走走、多看看,通过这样的积累来了解英国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