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雨果教授邀请我做他和他的助手的汉语老师,无疑是满足了我一直想教中文的心愿。
在这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际大都市生活近一年,每每听到外国人用没有声调的语音说“你好”的时候,总会有些小小的激动。
曾几何时,我曾为自己较好的英语引以为傲;现如今,每当遇见一位外国友人,总是情不自禁地想教他几句中文。而意外收到戴雨果(Hugo De Burgh)教授的邮件,邀请我做他和他的助手的汉语老师,无疑是满足了我一直想教中文的心愿。
戴雨果教授是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新闻学教授,中国传媒中心主任。记得第一次和戴雨果教授见面的时候,他就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向我们问好,“阴阳上去”对他来说不是问题。在闲聊的时候,他居然还可以说上几句粤语,让在场同学无不惊叹。因此,在收到邮件的兴奋之余,也不禁有些紧张与担心,面对已经拥有如此良好的汉语基础的“学生”,自己能否担任好这次的角色呢。
不过疑虑很快就消除了。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戴雨果教授和他的助手告诉我,因为他们所在中国传媒中心需要安排不时来访的学者以及团队,所以需要一位老师和他们进行口语训练,学习与他人交谈中应用的词汇,在此之中纠正他们的语法错误。获知工作内容并不十分复杂后,紧张的感觉便没有了。两个“学生”随即拿出他们写好的一篇小文章,一字一句的读着,时不时地看看我,如果我点头肯定,他们会很开心地说“没有问题吗”。
不过虽然他们在口头交流上还算流利,但是小文章中的错误还是很多。他们很习惯将英文直接翻译成汉语用在文章中,可是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用法是错误的。除了书面的用语,我也会在聊天中纠正他们的错误,我的“学生们”也会当即记下词汇及语法的正确用法。我们往往交谈得很愉快,一个小时的授课时间也就觉得过得非常快。
汉语在我的周围虽不至普及的程度,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因为工作或是兴趣都开始学习汉语。就像当年的我们一样,逐字逐句的学着一门陌生的语言。而我自己,能够给外国人传播老祖宗的东西,实在让我非常开心。说不定有一天,犹如国内火爆的英文学校“新东方”一样,专门教授中文的“新西方”学校也会特别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