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福州 > 经济新闻
|
榕创建文明城市注重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时代精神 2010-08-31 09:59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注重发挥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通过打造四大文化品牌、评选福州城市名片、提炼福州城市精神、传统节俗新过等载体,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时代精神,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弘扬闽都文化,打造人文福州。 打造四大文化品牌 今年“五一”期间,广州、深圳两地数十名网友,相约福州三坊七巷,寻访历史古迹。置身在斑驳陆离的白墙灰瓦间,面对水榭戏台、欧阳花厅的雕梁画栋,广州女孩潘燕感慨道:“这就是我梦中的家乡呀。广州像这样的小巷已不多见了,没想到福州还保存得这么好。” 潘燕在广州一家地图出版社工作。此行来福州,她用2天时间把三坊七巷拍了个遍,采购了脱胎漆器、牛角梳、纸伞以及寿山石雕等带回广州,并在博客上发表《追寻2200年古都记忆——福州文化记忆》,一时间引来不少网友访问。 八一七路是福州市中心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街,整条中轴线北起屏山的镇海楼,经欧冶池、省府大院、三坊七巷、乌塔、茶亭、双杭、大桥头至烟台山,南北长约6630米,聚集了福州2000多年建城历史中大量的古迹。2006年,福州市启动八一七路历史文化中轴线改造方案的设计工作,通过对轴线周边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充分挖掘福州古城深厚的文化内涵。2007年,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启动,按照“修旧如旧,保持总体坊巷格局、风格、风貌不变”的原则进行全面保护修复,彰显和提升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的文化品位。 2008年6月,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新馆落成。遗址新馆占地112亩,包括展馆、考古发掘现场、民族文化区、遗址公园等,是融历史、人文、自然于一体的昙石山文化旅游区。 福州市安排6亿多元资金,分期建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修复船政衙门等文物古迹,先后召开4次中国(福州)船政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包括台湾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活动,交流探讨船政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等。 2008年,寿山石工艺品被指定为奥运会特许产品。我市借助奥运会这一世界级平台推动寿山石走向世界。寿山石产地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矿山公园,寿山石雕刻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示寿山石文化的神奇魅力。 寿山石文化、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犹如4张精美的城市名片,镶嵌在福州文化卷轴的扉页上。今天,经过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四大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正有序进行,福州城市名片愈加闪亮夺目。 非遗保护硕果累累 2010年1月7日,对25名年轻的脱胎漆器、软木画学徒来说,是值得庆贺的日子。这一天,在福州漆艺术苑,福州市首批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名艺人)带徒授艺进行结业考核,结果25名学徒全部一次性通过考核,领到了盼望已久的结业证书。 2007年3月,为抢救保护濒临灭绝的传统工艺美术,福州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大师带徒津贴制度,鼓励大师传授技艺,推动行业技艺传承创新。同时,对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艺人,退休后参照市属企业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享受保健待遇,列入市财政企业“两费”统筹管理。 实行大师带徒津贴制度是福州市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弘扬和传承闽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强市”发展战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5年底,福州市开展了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专项普查。文化工作者踏遍乡野,查访记录那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经过持续3年的艰辛工作,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共收集非遗线索31400条,调查项目8964个,收集文字资料1000多万字,录音103小时,录像61小时,收到众多作品、实物,成果之丰硕,令无数奋战在普查一线的文化工作者十分振奋。 截至目前,福州市已拥有闽剧、评话、伬艺、十番音乐、寿山石雕和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等1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禅和曲等48项省级非遗代表作;林浦安南伬、畲族山歌等66项市级非遗代表作。各县(市)区也相继公布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全市还拥有7个国家级、15个省级和27个市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民俗文化大放异彩 闽剧、评话、伬唱,你方唱罢我登台;磨刀、补锅、打肉燕,传统工艺让人耳目一新。随着第三届闽都民俗文化节的热闹举办,今年元宵节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从台湾台中市来的陈先生带着一家老小赶到福州,他说:“民俗文化节很精彩,孩子们充分了解了福州民俗,了解了中华文化。” 在民俗文化节上,两岸乡亲除了能看到常见的舞龙、舞狮、秧歌、闽剧、评话、伬唱、十番等表演外,还能欣赏到并不常见的一些传统文艺表演。而在福州著名的花灯一条街——南后街,元宵灯会从2月24日开始亮灯,每天晚上都挤满了赏灯的市民。除了集中展示福州传统工艺花灯,还邀请到福州花灯老艺人现场制作福州传统花灯。福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注重创新,特别表现在“古节新过”上,就是把福州丰富的传统节庆文化资源与当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使福州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更浓烈,节日品牌更深入人心。 连续举办6届“拗九孝敬日”活动,连续举办4届“邻里节”,在清明节举办“心香同怀”先贤祭活动,在端午节开展“午时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中秋节开展“摆塔”、“文化庙会”活动等,这些民俗活动全面展现了福州丰富多彩的节俗文化特色,让百万市民尽享民俗文化盛宴。 城市精神凝聚民心 2007年1月4日,28岁的李菁正式拜福州特级名艺人林沅为师,成为脱胎漆器新一代传人。拜师后的第三天,李菁就拉着全家人一起上街,为脱胎漆器参选福州十大名片征集签名。2天内,一家人征集了258个签名。 很多市民至今都还记得3年前开展的“福州十大名片”评选活动。不分行业界别,不分男女老幼,百余万人参与投票评选。在508项海选推荐项目中,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林则徐、三山两塔一条江、鼓山、闽剧、温泉、寿山石、昙石山文化遗址、青云山等最终入选“福州十大名片”。 在十大名片评选的基础上,福州市不失时机地开展城市精神征集与提炼活动。4个月内,共征集城市精神1700多条,经过3轮投票评选,最后福州先贤、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福州城市精神,这一城市精神展示了福州市民“开风气之先,创天下永福”的美好向往与价值取向。 2009年9月,福州旅游主题口号征集评选,10天共收到市民投票83.4631万票, “温泉古都,有福之州”成为宣传推介福州旅游形象的响亮口号。2010年,福州市开展城市旅游口号征集评选,在上万条的口号中,市民最属意的是“茉莉香九州,温泉甲天下”。三坊七巷、福州温泉、茉莉花成为福州城市形象的文化符号。 所有这些,为福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人文资源。 来源:福州新闻网 编辑:唐智
|
|
|||
客服电话:010-8488330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