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达沃斯)专访:用多元胸怀和高质教育激活创新——访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苏夫拉·苏雷什

Updated: 2013-09-13 10:38:56

()

  Comments() Print Mail Large Medium  Small 分享按钮 0

    新华社大连9月13日电专访:用多元胸怀和高质教育激活创新——访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苏夫拉·苏雷什  新华社记者韩墨 蔡拥军  如何更紧密地衔接教育与创新?正在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美国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苏夫拉·苏雷什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一靠有投入、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二靠广纳多元的宽阔胸怀。  “创新”是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也是李克强总理在论坛上反复谈论的话题。卡内基-梅隆大学作为美国研究性私立大学,在计算机和机器人科学、心理学、应用数学等专业常年名列全美前茅,培养出了约翰·纳什、茅以升等中外知名科学家。  苏雷什告诉记者,一国的教育改革应致力于提升人们自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从长期看,学生、企业和大学都会因此受益。用适宜的方式在教育和科研方面加大投入,是激励和成就创新的基础性工作。  “相比20年前我第一次来到中国,这个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年轻人,”苏雷什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感到中国的年轻人对外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了解,这对整个国家是非常有利的。”  苏雷什说,中国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有自身的优势。中国教育有几千年历史,全社会已形成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传统。“随着中国正获得世界性影响,中国政府和企业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不少高校的基础设施都已升级换代。”  不过,“投资本身并不意味着创新,中国眼下需要将更多精力投向教育的质量,包括注重科研和教育方法、促进学术公正和扩展研究者的视野,让教育系统逐步和创新系统、商业需求相衔接,”他说。  苏雷什认为,除了高质量的教育外,创新需要多元的土壤和多样化的人才库。“美国创新体系的优势之一就是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精英。由于他们背景各异,对同一问题往往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而相互学习、相互激发。”  他说,中国教育的开放度近年来不断提高。“与15年前相比,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增长10倍。中国中产阶级迅速成长,这种状况还要持续下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和专家愿意到中国学习或从事研究,多元的、相互交融的环境正在形成。”  对于一些优质留学生不会回国就业或创业的问题,苏雷什认为不必过于担心。“我本人当年就是印度的留学生,毕业后在美国发展。现在我正致力于推动学校与印度建立合作研究项目,从外部而非内部对印度产生影响力,这无疑也是一种贡献。更何况,中国有足够多的人才,就算有一小部分回国,对国家而言也是一笔可观的收获。”  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9月11日至13日在大连举行。夏季达沃斯论坛也称新领军者年会,由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2007年在大连创办,此后每年在天津和大连交替举行。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代表参加,探讨全球性重大经济、政治和社会议题。

 

我新加的文字

Medal Count

 
1 46 29 29
2 38 27 22
3 29 17 19
4 24 25 33
5 13 8 7
6 11 19 14

Watch the Future of Olympic Sports

SUPERBODIES 2012:
Soccer
Click for HD

Most Viewed

Gold medal moments

Age not a problem for Olympic dreams

Olympic moments to remember

Beijing Olympics just keeps on giving

Against the Olympic spirit

Olympic fashion tips

Taking success overseas

more

Competition Schedu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