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马拉松比赛人头攒动的景象已不鲜见。图为2013年上海马拉松赛时的壮观场景。CFP供图
1月2日,前国脚李铁出赛2014厦门国际马拉松。CFP供图
凌晨5点30分,厦门的天还是一片漆黑,李铁已经起床了。洗漱、吃早饭,做准备活动——今天,他的身份不再是足球运动员和足球教练,而是一名马拉松选手。两个半小时后,李铁将迎来自己参加的首个半程马拉松比赛。
长跑渐成都市新宠
近一两年,当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跑步,李铁也不免受到影响,半年前,李铁决定尝试挑战马拉松。作为昔日以“跑不死”著称的足球名将,李铁似乎注定将与跑步结下不解之缘。“2008年来厦门的时候,我跟队友开玩笑,说以后我要来这里跑马拉松。”李铁回忆。没想到当年的一句玩笑话在6年后变为现实。今年1月2日,李铁站到了2014年厦门马拉松半程比赛的起跑线上,“虽然一场球踢下来也要跑到10多公里,但和马拉松还不一样,足球场上是跑跑停停,马拉松则要连续跑下来。”李铁在赛后表示,“还是挺累的。但正因为累,出了很多汗,跑下来的感觉才这么爽!”
参加完第一个半程马拉松后,李铁的下一个目标是全程马拉松,此外,他还希望带动身边更多人跑起来,李铁8岁的女儿就是他的第一个跑友,“我现在带着女儿每天跑两三公里。”
一年前,上海姑娘康康也在厦门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马拉松比赛。仅从外表看,康康是朋友眼中典型的上海“娇小姐”,但在过去一年多,“娇小姐”已经蜕变为“女神”。她平均一到两个月完成一次全程马拉松比赛,坚持每天跑至少10公里。跑成了康康现在的生活方式,而在2012年跟随朋友一起参加上海马拉松比赛前,这位拿着高薪、喜爱旅游、懂得享受生活的80后都市白领,甚至对马拉松全长是多少公里都不知道。
无论是明星大腕,还是白领小资,跑起来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厦门市体育局主办了厦门马拉松,体育局巡视员颜智伟对此有着深刻感受,“因为报名人数太多,很难报上名,不少亲朋好友现在都找我‘走后门’,希望额外予以报名机会。”而在厦门马拉松赛的创办初期,因为担心群众参与热情不高,主办方还必须到企业、学校等单位去发动大家参赛。
从2003年第一届厦门马拉松和参赛的1.2万人,到今年的7.7万余人,11年里,厦门马拉松的参赛规模扩大了6倍多。主办方不断上调报名人数上限,从3万、5万到7万,但依然无法满足跑友的参赛热情。今年的厦门马拉松报名人数在5天内达到了上限,而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马拉松比赛的报名已经缩短到3天内结束。“受场地条件所限,现在的7万多人已经是我们所能承受的极限。”颜智伟表示,“为进一步满足业余选手的参赛需求,厦门马拉松未来计划将全程、半程马拉松与5公里、10公里比赛分开,全程、半程马拉松仍在现在的场地起跑,5公里、10公里比赛将放到别的地方,这样就可以接受更多人参赛。”
中高端人群成跑友主力
康康曾经以为马拉松离自己很远,她不知道马拉松全长是多少公里,也不知道三四个小时完成马拉松是什么概念。她从未想过那项枯燥无趣甚至感觉有些残酷的运动,有一天会与自己搭界。绝大多数中国人可能曾和康康一样,以这样的视角去看待马拉松。但几乎就在两三年里,看似与自己遥远的马拉松却成了很多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在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朝阳公园、在上海的滨江大道和世纪公园、在厦门的环岛路……跑步大军构成中国大中城市一道新的风景。
颜智伟介绍,10公里长的厦门环岛路在人行道上铺设了专门的沥青可供市民跑步使用,根据对厦门业余跑步俱乐部的会员数量和全市每年跑步活动的报名人数统计,估计厦门目前的跑友已经达到二三十万人。
肖汀是某著名网站跑步频道主编,本身也是一名跑友。“我们这个频道其实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但在2012年9月进行了全面改版,加入了更多的线下活动。”肖汀向记者表示,“因为跑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不仅需要提供跑步资讯,网友也越来越强烈地希望我们组织线下的跑步活动。”
“跑步在欧美国家早已是普及度很高的运动,中国从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逐渐向全国形成跑步的氛围,也是社会发展的另一种体现。”肖汀表示。
肖汀的跑步频道访问量、点击量以每个季度增加十几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线下的活动也逐步发展到以每周两次的频率进行,“对参加活动的人数必须严格限制,否则,人数一定会超限。”
根据肖汀的观察,参与跑步的人群主要是都市白领,“大多在30岁以上,有较高的健康意识,有参加运动的热情,但又不太适合参加强对抗的运动或技能门槛较高的运动。”
戴上运动手表,打开GPS,一次跑步下来,行程、时间和速度,全部都可以在手机上一目了然,还可以与跑友PK,相互督促、共同提高。“可穿戴设备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跑步热的形成,跑步本身是一项个人运动,但因为相关装备的普及和微信等传播渠道的出现,也让跑步变成了一项群体运动。”肖汀表示。
如今,在中国很多城市,“约跑”成了新的时尚。
但高科技装备也决定了跑步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实际上需要较为昂贵的投入。在开始跑步之后的一年里,康康仅购买跑步装备就花去了两万多元,而奔赴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参加马拉松比赛也是一笔巨大开销,康康介绍,“去国内城市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平均花费是3000元,去国外的花费肯定就更高了,我一年下来光参加比赛的花费也需要两三万元。”
较高的投入决定了跑步目前在中国的参与主体是中高端人士。而这部分人不仅对身体的健康指标有要求,更追求精神生活,跑步对一个人品质的磨砺显而易见。著名的马拉松冠军安比·波尔富曾说过:“跑步与人生都没有所谓的失败,只要你拒绝停下来。”这被很多跑友引以为座右铭,在与跑步相关的网站论坛上记者看到,几乎每个人的长跑经历都是一部人生励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