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9月1日报道: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将于9月23日至10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演出。这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目前3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正陆续汇集大会堂,在总导演张继刚的领导下进行紧张的合成排练。从对媒体开放的第一幕连排来看,《复兴之路》有别于前两部作品,形式上跳出了人们对“革命史诗”的一般想向。张继刚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说,“从去年十月中旬第一次创意会议上,我们就决定这个作品一定要有新意,要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东方红》已经是经典,我们会盯着这个标杆,但是一定要有创新。我知道大家脑子里对革命史诗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要做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张继刚承认《复兴之路》的挑战前所未有,“要像《东方红》那样能够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要反映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69年的中国革命史,共和国创立,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要艺术的体现并回答一个重大主题,那就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翻身解放的道路,又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要感人肺腑的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从而竖定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念。”
记者从排练场看到第一幕“山河祭”中,皇家花园歌舞升平,慈禧和达官显贵正在欣赏昆曲牡丹亭,一群婀娜多姿的妙龄女子正在吟唱着“良辰美景奈何天,”忽然炮火四起,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姑娘们跌坐在地,华容失色,音乐陡然变得沉重哀痛,夹杂着刺耳的镜子碎裂的声音。清政府的官员们卑躬屈膝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老百姓跌跌撞撞运送银两给入侵者,愤怒的男人剪掉辫子,参加革命。在鲍国安朗诵的《山河祭》中,男子群舞表现出中华儿女从屈辱到愤怒,觉醒到抗争。
“歌舞升平的美景被炮火打断可以戏剧性的表现出那段历史性的悲剧。选择《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一折,这个园可以理解为圆明园,这个被惊醒的梦是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张导介绍说。
在张导的整体创意和把关下,每段舞蹈由不同的编导创作,其中很多是八零后新锐编导。比如《惊梦》和《山河祭》由来自总政歌舞团28岁的唐黎维,来自西南民族大学28岁的常娉娉和北京舞蹈学院27的王磊编排。
“张导会给我们将总体思路,告诉我们他要什么样的舞蹈。我们都是八零后,对那个历史史代没有切身体会,因此看了很多文字和影像资料,同时我们也和张导一起讨论寻找灵感,”王磊说。
第一幕将在群舞《曙色》中收尾。621名没有受过舞到训练的解放军战士用他们的力量,整齐划一的动作和整体配合完美地呈现了一个堪称“舞台行为艺术”的大型群舞。据《复兴之路》宣传部主任毛时安介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将演唱《曙色》。这首歌由徐沛东作曲,晓光作词。
据音乐部主任孟卫东介绍,除徐沛东外还有二十多位著名作曲家参与了音乐创作,包括叶小刚、赵季平、印青、张千一、郝维亚,还有一些年轻一代作曲家比如郭思达,王贝,杜鸣。
“每个作品都经过反复修改,有些甚至被推翻重来,但是作曲家都很认真,力求达到最佳效果。相信很多歌曲日后会成为经典,”孟卫东说。
参与演出的歌唱家有宋祖英,殷秀梅,阎维文,毛阿敏,韩红,韩磊,还有少数民族歌唱家荣中尔甲,巴桑,索朗旺姆。小提琴家薛伟和钢琴家刘诗昆会合作演奏《满怀深情望北京》。
整个演出大约长两个半小时,以时间为线索,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分为五大板块,展现中华民族169年的伟大复兴之路。观众熟悉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将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得到艺术而集中的展示。第一章《山河祭》(1840-1921),第二章《热血赋》(1921-1949),第三章业图》(1949-1978),第四章《大潮曲》(1978-2008)最后一幕《中华颂》(2009)。
为了让全国人民都能有机会一睹《复兴之路》的精彩表演,和前两部革命史诗一样,《复兴之路》将会做成舞台艺术片,并在国庆期间向全国发行。目前电影的拍摄工作也在紧张的筹备中。
著名导演,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刘星将作为影片的总导演。刘星还透露他创作的诗歌《沉思与抉择》会在第三章结尾部分由李默然和丁建华朗诵。这可能是第一次在舞台上公开表现反思文革的文艺作品。(中国日报记者 陈婕 编辑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