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12日报道:一份来自高级环境智库的报告称,如果走低碳发展之路,中国可实现每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5%的目标。
这样,中国就可以在2050年达到85-90%的碳强度减排。这是《中国日报》昨天独家获得的来自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消息。该智库由200余名世界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定期向中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
这是自胡锦涛主席在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承诺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以来,首次由高级别智库提出具体的减排目标。
据接近该智库人士透露,这份建议将被递交至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消息称温家宝总理将于本周五下午接见该智库的专家。
为实现这一碳强度目标,中国需要继续提高能效,争取到205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75-85%,相当于年均下降3-4%。而第二产业的比重需要有目前的近50%下降到30%左右。
中国还需要继续优化能源结构,到2030年,新增能源需求的一半以上应由低碳能源满足,而到2050年,新增能源需求将主要由清洁能源满足,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应在2030年以后逐渐获得推广应用。
“中国需要尽快将低碳经济作为其发展战略,”该智库的副执行主席玛格丽特·比格斯说,“这将使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继续保持其竞争优势,并避免碳锁定效应。”
这份报告同时建议中国尽快进行环境税体系的改革,对污染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征税,且开征的条件已经具备和成熟。
“如果到2020年还无法开征碳税,将无法达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该报告称。
该智库成员之一,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称,这个建议与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已经执行的能源效率目标是一致的。“在十二五计划正在制定的时刻,这样的目标可以把能效目标与碳减排结合起来,彰显了中国政府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视。”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认为,实现该报告的2050碳强度目标并不乐观,原因是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较长时间且成本很高。
“中国仍在快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之中,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这意味着到2030制造业仍将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到大约46%,必然会产生很大的碳排放,”邹骥说。
邹骥领导的团队也进行了一个类似的排放情景分析,结论是在控制排放的情况下,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可在2050年实现83%的下降,成本大约占GDP的2.3%左右。
而如果在2050年实现90%的碳强度下降,则需要消耗GDP的7%。
实现低碳发展,还需要鼓励和引导人们采取适量节俭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邹骥称。(中国日报记者 李婧,编辑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