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2月16日报道:看起来,丹尼尔·莫雷隆和克里斯蒂·鲍埃尔实在是太相像了。他们都是法国人。年轻时,都曾在各自从事的体育项目里取得过世界冠军。退役后他们都拿起教鞭并培养出了奥运冠军。再后来,他们都选择来到中国,执教国家队。
更巧的是,莫雷隆所在的场地自行车队和鲍埃尔执教的击剑队的训练基地也建在了一起。在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中国自行车和击剑运动管理中心”里,他们时常会碰面,用母语亲切地聊上一会儿。
可在去年夏天之后,他们发现彼此“差异陡增”。
莫雷隆:希望2012年之后,中国人民也可以认识并且喜欢我,就像对鲍埃尔一样
在北京奥运会上,鲍埃尔的中国弟子仲满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男子个人佩剑的冠军——这是中国男子剑客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也是自栾菊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得女子个人花剑冠军以来,中国击剑队24年里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于是,师徒二人在夺冠之后激动地拥抱和亲吻的场面在中央电视台反复播放,法国名师家喻户晓。
他的同胞兼邻居可就没这么幸运了。莫雷隆的女徒弟郭爽在女子场地自行车争先赛中获得了一块铜牌。虽然对于中国 ——一个自行车竞技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个成绩不算差了,但还显然不能满足一心渴望金牌的中国观众的胃口。莫雷隆在中国想出名是不可能了。
就连训练基地门口的出租车司机都自豪地谈论着他拉“老鲍”的经历,但对于他的同胞,司机师傅不清楚他叫什么、来自哪里、来做什么,只知道“这里好像还有一个外国人”。尽管从2007年7月份起,莫雷隆已经在这里进进出出两年多了。
“这就是体育,它就是这样。”在去年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北京老山自行车馆里,莫雷隆说到。他的英语并不熟练,但意思谁都懂:胜王败寇,谁能改变的了呢?
好在,他还是有机会的。本来打算在北京奥运会之后退休的他,决定留下来,率领中国队去伦敦再战一把。
更好的消息是,他在伦敦圆梦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这不仅仅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队员实力的提高和经验的累积。还有国际奥委会的一个决定——上个星期五,国际奥委会宣布同意国际自联关于更改2012场地自行车设项的提议:不再设立男女个人追逐赛、积分赛和男子麦迪逊赛,取而代之的是女子团体争先赛、女子凯琳赛,和男女综合五项赛。
保留下来的女子个人争先赛本来就是中国队的强项,郭爽便是在这个项目上取得的奥运会铜牌。女子团体争先赛,中国队也是有希望的,除了郭爽,还有获得过世界杯铜牌和亚运会银牌的宫金杰。更有希望的夺金点则是女子凯琳赛,在今年年初波兰举行的世锦赛上,郭爽夺得了这个项目金牌。她还曾经三次在世界杯上夺冠。
“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有一个机会,在伦敦,我们可能有三个了。”莫雷隆坐在老山自行车馆里说。去年,在同一片场地上,他们夺得了那块铜牌,或者说,失掉了渴望的冠军。
作为一名运动员,他在1968和1972年两届奥运会上取得过三块金牌;作为教练,他培养的运动员一共获得过四次奥运会冠军。2007年,已经63岁的法国老人选择来到中国,目标就是为中国自行车手站到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我本来想在2008年之后就回家养老了,可我不想我的事业以一场失利结尾。所以我选择留下来。希望在2012年之后,中国人民也可以认识并且喜欢我,就像对鲍埃尔一样。”莫雷隆笑着说。
郭爽:莫雷隆圆梦的最大依仗
郭爽无疑仍然是帮莫雷隆圆梦的最大依仗。作为中国自行车队的希望之星,郭爽15岁时就被送到位于瑞士的世界自行车培训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批到那里接受培训的学员。
不出所料,之后她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世界杯冠军,世锦赛亚军……大家都期待她能在北京奥运会上为中国自行车队完成最后“一骑”。
2000年,中国自行车手第一次在登上奥运会领奖台——姜翠华女子五百米计时在上夺得一枚铜牌。4年之后的雅典,江永华更进一步,在同样的项目中获得一枚银牌。
轮到郭爽了。按照中国观众和她自己美好的愿望,顺着一届一个台阶的趋势,她再迈一脚,就能登上最高。
可能是22岁太年轻,可能是在家门口太想赢。在半决赛的决胜局,她一上来就摔倒了。还好,重赛。这一次她几乎和来自澳大利亚的对手同时撞线。慢镜头回放,郭爽赢了。可裁判说,你在最后一圈犯规了,你out了。
直到现在,师徒二人还常常回忆起那场半决赛。只是随着时间的退役,这份回忆里懊丧和悔恨的成分渐渐稀释,他们要把遗憾变财富。
“巴朗热在她的20岁到24岁里经历过很多次失败,但她最后取得了三块奥运会金牌。我希望同样的故事可以在郭爽身上发生。”老教练说。
作为莫雷隆的得意门生,弗雷西亚·巴朗热在25岁时获得了亚特兰大奥运会争先赛的冠军。四年之后的悉尼,她又在争先赛和五百米计时赛中摘取两枚金牌。
郭爽也渴望拥有和“师姐”一样的成功。上个星期五早上,当她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收看CCTV5的“早安中国”时,她知道她离梦想又进了一步。
“北京奥运会是我的第一届奥运会,那时我还年轻。四年之后机会的机会更多了,我也会更成熟一些。”郭爽坐在运动员公寓的宿舍里,细声细气地说到,没有赛场上的杀气腾腾,也没有犹疑不决。“不过机会对大家都是均等的,我们想拿,人家也想拿,英国、澳大利亚都很强。取得突破绝不是那么容易的,想拿金牌,我只能加倍努力了。”
宋翔: 2012奥运变更场地自行车项目,增加了夺金点,任务却不轻松
23岁的郭爽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父亲在当地的卫生局工作,母亲是一名中学的体育教师。13岁时,刚刚上初二的她被回家探亲的教练挑中,远赴长春开始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她有天赋,也足够努力,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只可惜,中国的“郭爽”还太少。尽管在中国自行车人口上遥遥领先于任何一个国家,但它还仅仅局限于代步工具。竞技体育则完全是另外一码事儿。据统计,法国有20万注册的职业自行车手,而在中国这个数字仅为1000多。
“欧洲毕竟在这个项目上有自己的传统,就像我们的乒乓球,从总体上讲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国自行车队领队宋翔说。“不过这个项目总体上还是在发展,我们的队伍逐渐在成熟,整体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自行车在项目上一共获得了13人次11个小项的奥运参赛资格,而且都是靠比赛积分而非外卡。比起雅典的6人次4项次,人数和项次上都超过了一倍多。
这次项目的调整,不仅增加了中国在奥运会上的夺金点,也很有可能引起全运会上设项的调整。这意味着,没有出现在刚刚结束的十一运会上的女子凯琳赛和团体争先赛很可能成为下一届辽宁全运会的比赛项目。众所周知,在中国,在全运会上设项通常会带动各地方在该项目上的大力投入,而这对于一个项目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项目调整的消息刚刚出来,大家也都是刚刚知道,还没有太多的反应,但我相信全运会的设置会根据奥运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宋翔说。
不过终极目标还是奥运。“08年我们没能实现金牌的突破,2012年,我们的目标不会变,仍然是金牌。”
但宋翔说,虽然机会多了,但并不意味着更大的把握。“任务一点都不轻松,强队非常多,我们并不会比别人有优势。英国队到时还是主场作战,这也是我们要准备的困难之一。”为了早一点拿到这第一块金牌,他不敢掉以轻心。“提前去适应气候、适应赛场,这些工作我们都会一点点按照计划去做。”
郭爽也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同样是一枚金牌,在其他项目可能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冷门项目来讲,就是雪中送炭。15岁就开始去欧洲训练的她,想用一枚金牌让这个自行车人口大国里出现更多的自行车迷。
“在欧洲,有很多人喜欢骑车锻炼,喜欢这个项目,懂这个项目。每次比赛也有很多观众。”郭爽说:“我们实在太需要这枚金牌了,希望到时它能让更多的中国观众来关注我们自行车队。” (中国日报记者 唐跃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