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21日评论:最近一个时期的中美关系引发了国内外许多议论。 2009年两国关系在美国政党轮替的过程中实现了顺利过渡。但今年1、2月又发生了美国售台武器、美国总统接见达赖喇嘛等事件,对两国关系造成干扰。最近,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美关系又“阴转晴”了。中美关系的现状究竟如何?它有那些突出的特点呢?笔者认为可以把两国关系的特点概括为复杂性、广泛性和渐趋平衡。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广阔的领域进行合作;与此同时, 两国又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存在分歧,而且不容易在短期内彻底解决这些分歧。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以及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作为迅速上升中的大国,两者利益的调适问题有待解决。
两国关系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在许多问题上,两国都是既有合作又有分歧。如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两国在维护台海稳定方面有共同利益,但在美国售台武器和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方面又有分歧。经贸关系是中美两国互相依赖的重要领域,但两国也有分歧,如人民币汇率问题。在美国人视为“核心利益”的伊朗核问题上,两国在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方面是一致的,但在当前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的方式上又有讨论余地。因此,既有合作又有分歧是两国关系的常态。正因为这种复杂性,所以当着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看待这种关系时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
中美关系的广泛性表现在,两国关系包括了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全球性的问题,大凡重要的全球性问题都成为两国关系中的重要议题,有的学者把这种情况称为中美关系的全球化。这与90年代的情况是很不相同的。去年11月两国达成的《联合声明》是两国在全球的大背景中来规划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文件,从安全到经济,从经济合作到应对气候变化。这种情况说明,第一,中美关系的基础在不断扩大;第二,全球性问题在两国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大;第三,两国的合作对于国际社会应对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越来越重要。
另一个趋势是两国关系渐趋均衡。《联合声明》强调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强调了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强调了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处理有关分歧,就是强调要建立平等、均衡的两国关系。在90年代,美国学者常常说,中国需要美国远远大于美国需要中国。现在他们不这样说了,因为美国对中国需求大大增加了,奥巴马政府也一再表示与中国的合作对美国的重要性。当然,笔者也不认为美国对中国的需求大于中国对美国的需求,还是相互依赖,互有需求,谁也离不开谁这样的表述更好切合实际。
中美关系出现上述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国力的增长,由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这种增长被放大了。但中国人自己很明白,中国的国力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两个层面看,与美国都相差甚远,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仍然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挑战美国的这种地位。实际上从邓小平先生当初说“永不当头”,中国就定下了这个方针。自然,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和作用都会增大,但中国的基本方针仍然是继续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 现在有的美国学者和媒体人对中国的态度很敏感,以至在今年全国人大的外长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到中国的“强硬”,在一些学术讨论会上有美国学者讲到中国的“傲慢”。实际上中国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而在该说“不”的时候中国当然要说“不”,实际上在过去也是这样的。而对中国表示应有的尊重,应该不是对美方的过高要求。
三十一年来,中美关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两国关系一直都是在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中向前推进的,因为两国的共同利益毕竟大于分歧。这仍然是我们对未来中美关系的期待。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5/21/content_9875568.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陶文钊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