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南非总统第二位妻子被曝光与保镖有染 |自行车装马达?业内人士呼吁严查技术作弊|英冲浪者与大鲨鱼共舞 碧海蓝天其乐融融|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镜鉴
2010-06-05 07:16:13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6月5日报道: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租用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大量原油流入墨西哥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重大经济损失。事件对中国的海洋开发和治理颇有警示意义。

此次事件显示了海洋污染事故的巨大危害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自不必说,美国一些环保专家悲观的认为墨西哥湾环境将难以复原。捕鱼业、沿海旅游业遭受直接的巨大损失,因“卡特里娜”飓风损失惨重的南部沿海地区经济雪上加霜,未来用于治污的巨额费用甚至引发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

事件还波及到美国内政治,奥巴马政府因救灾不力,危机管理能力遭受质疑,一些媒体更将此次事件与2007年的“卡特里娜”飓风相提并论。加之中期选举临近,美两党围绕能源、气候变化等问题的矛盾可能激化。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动作也从另一侧面显示了事态的严重性,包括将此次事件定性为“国家级灾难”,奥巴马总统亲自督战指挥,军队介入救灾,墨西哥湾沿岸四州进入“紧急状态”等。

此次事件也显示,一旦发生海洋污染事件,其治理难度将非常巨大。尽管美国政府和英国石油公司均投入大量物力、人力救灾,但事发一个多月后仍无法控制漏油。从目前情况看,原油泄漏速度和总量已远超预期。在难以有效堵住漏油的情况下,甚至有俄罗斯专家提出用核弹炸掉漏油井区的极端建议,其治理难度可见一斑。

事件引发的严重后果,对中国的海洋开发和治理颇有警示意义。

首先,此次事件凸显海洋生态的脆弱性,以及协调处理海洋开发与海洋治理的重要性。相对陆地,海洋生态系统更为脆弱,系统中的各部分环环相扣,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的破坏,就可能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建立在保护好海洋的基础之上,海洋开发更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目前我国各种海洋开发正加速进行,海上开采活动日益频繁,海上能源运输日趋活跃,发生海洋污染事件的机率增大。但海洋保护意识远远落后于海洋开发进程,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开发活动对海洋生物、水体、大气、地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完善海洋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相关海洋生态环境处置预案,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其次,此次事件暴露出的美国海洋管理机制问题,对我也有警示意义。据美国媒体披露,英国石油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低估海上开采风险,而美国政府也未有效监管。造成监管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海洋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不仅联邦和地方层面的监管体制迥异,联邦层面也呈现“多头并举”局面,包括内政部矿产资源管理局、环境保护署、国土安全部乃至军方的海岸警卫队等部门均具有海洋管理功能。更致命的是,这些部门与油企之间往往关系暧昧,存在利益关系。油企和监督机构有时甚至相互勾结,形成一种模式:开发许可证频繁发放,但油企对安全问题考虑的却越来越少。对此,奥巴马总统已表态要求“必须终结油企和监管部门的私密关系”,并成立独立的总统委员会调查漏油事件,对地方和联邦层面的海洋监管体制以及内政部矿产资源管理局的结构和功能等进行调研。

相对美国,我国的海洋管理机制更加分散。从横向看,目前海洋管理呈现“九龙治水”局面,涉及海洋、渔业、环境保护、交通海事、海关、边防等多个部门。从纵向看,各省对海洋管理“条块分割”,各自管理本省的邻近海域。这一体制的存在弱化了海洋综合管理职能,导致信息不畅、效能低下,统一、高效、科学的协调管理机制难以形成。

中国的油企也应从中汲取教训。海上油气开采作为高危行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事故,进而污染海洋环境,引发次生灾害。堪称世界一流水准的美、英石油公司也难以预防此类事故,缺少应对海上油气泄露事故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油气需求量快速增长,对海上油气资源依赖日益增大,而中国油企在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相对落后,更易引发事故。因此,更应敲响安全生产的警钟,完善海上钻井平台的安全保障,在生产的各环节杜绝危险情况发生。不仅是海上油气开采,其他危险系数很高的能源行业如核能发电等也应从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训,查漏补缺,防患未然。

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加大对海洋问题的关注,对海洋领土、海洋资源、海洋治理等问题的重视不断提升。中国是海洋大国,但并非海洋强国,海洋意识、海洋文化相对薄弱。近年来,我们对维护海洋主权的重要性逐渐有了新认识,但海洋问题不仅是领土主权问题,更事关开发、环保等治理问题。我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增强国民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争取社会各界对海洋问题的广泛关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海洋,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0-06/05/content_9939635.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李岩 编辑 潘忠明)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苏丹老头一生娶76个老婆
在苏丹,女子满10岁便可结婚,苏丹老酋长娶76个老婆,并居然因此成为当地的首富。 >> 详细

论坛
自给自足的多功能飞行大楼
也许未来有一天,我们将会亲眼见到诸如飞艇建筑这样梦幻的思想真正被实现。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