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7月8日评论:美国和欧盟在过去几天内接连对三种中国产品实施强制性进口限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对欧中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会带来合作,还是催生保护主义?中美贸易关系是双边的。欧中贸易关系也是双边性的——至少在理论上是。
总体而言,欧盟经济规模超过美国。但欧盟包括27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绝大多数都是欧元区国家,也有一些不是。尽管欧盟国家有着共同的货币政策,但欧盟缺少共同的财政政策。你可以想象一下,中国的每个省就像欧盟的每个国家,它们拥有共同的货币政策,但许多省份却使用不同的货币,而且所有省都制定了各自不同的财政政策,那么你就明白欧盟现在面临的困境是怎么回事了。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除了常规的政治、贸易及经济会议,中欧之间存在超过24项对话及协议,从环境保护到工业政策,再到教育和文化。尽管中欧贸易是建立在双边贸易关系基础上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欧洲国家在双边贸易中都扮演着平等的角色。因为一些实际的目的,德国、荷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占据欧中贸易的70%,主导了欧洲与中国的经济往来。
德国一个国家就占据双方贸易的三成,德国也是欧盟的核心经济体。德国经济形势决定了欧洲经济的整体走向。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表示支持援助希腊的救市政策后,默克尔在国内的支持率急剧下降。政治上,默克尔的右翼联盟变得越来越脆弱。从另一方面讲,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ic Party)的复兴将只会进一步加强中德间的经济合作的传统往来。
与北欧国家一样,荷兰是欧洲为数不多的几个预算盈余国家,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尽管经济危机迫使荷兰政府换届,但政治首脑的改变并不一定带来贸易变化。法国前任总统希拉克主张“多极世界”,与中国思想拥有诸多共同之处。尽管新任总统萨科奇对全球问题与前任有着完全不同的观点,而且他在法国国内的民意支持率一路走低,但这并没有影响法国始终将对华贸易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英国现在的财政赤字已经上升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1%。大选过后,新任首相卡梅伦警告英国国民要过“几十年”艰苦的日子。英国过去是欧盟对华最大的投资国。中英贸易额达590亿美元。自由民主派政客当政,保守党必将寻求与中国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受债务问题所累,意大利成为欧盟内部的焦点。总理贝卢斯科尼试图将公共开支减少310亿美元,意大利政府被各种示威搞得焦头烂额。尽管国内问题丛生,意大利依然在努力寻求让更多的本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吸引中国在意大利投资。到目前为止,中国在欧盟最重要的几大贸易伙伴在对华贸易上保持稳定。那些对华出口高技术产品的欧盟小国也同样竭力稳固对华贸易关系,例如出口汽车的瑞典,以及出口手机的芬兰等。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让人们对全球经济复苏深感担忧。欧盟现在的政策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通货紧缩压力增大,欧元将进一步疲软,居民购买力下降。过去,欧中领导人已经达成一致意见,要努力促进双边投资和贸易,积极应对经济衰退。现在的危机有利于打开欧洲内部高端先进市场,中国的资本和就业机会也必将使欧洲国家获益。
通过开展“高级经济与贸易对话”,欧中双方可以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经济合作推向新水平。但目前增进合作的可能已经被日渐增多的摩擦取代。最近,欧盟在“全球贸易预警”标准(Global Trade Alert criteria)中别列为贸易保护主义最严重的五大经济体之一。过去几天,美国和欧盟为三种中国产品设置了强制性进口关税。这表明全球危机还远未结束。欧盟最困难的时候还未到来。世界现在最需要的是可持续增长。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只有中国和其他几个新兴经济体有能力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因此,欧盟和中国斗则两败,合则两利。
作者 丹·斯坦博克(Dan Steinbock)为美国独立智库印度、中国及美国研究所(India, China and America Institute)国际经济主任研究员。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7/08/content_10079324.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