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13日报道:7月在北京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举办的“中国女性文学论坛”上“她世纪”的提法得到了探讨和补充。
进入新世纪十年以来,大陆女性作家的创作又是如何一番风景呢?
“二十一世纪是爱的觉醒的世纪,”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主任王红旗说。王是一位坚毅干练,又充满细腻周全和关爱之心的女性学者
“女性作家在这十年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女性经过反思在超越自我,在超越她者身份,在重构历史的的探索和努力,”王红旗说。
中国女性作家的创作在经历了五四的高峰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迎来了全新澎湃的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随着西风迎面吹来,在九十年代掀起中国女性主义写作的诞生、发展和高潮。其间充满女性性别意识的作品,“个人化写作”“身体写作”,潮流不断,热闹非凡的充满觉醒了的女性捍卫平等、抵抗男权统治和压迫的诉求。
1995第四届联合国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的召开,让许多评论家和女性作家都感觉到了女权意识的炙热浪潮。
而这个浪潮,在新世纪,逐渐消退了。“80后90后的女作家的创作几乎与性别意识没有关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回答《中国日报》专访时说道。孟教授长期跟进女性文学和当代文学的研究,被誉为“读书最多、面最广、跟进最新”的文学评论家。
“女作家如林白、陈染、徐坤等,现在更多的是面对现实的写作,老作家如张洁、张抗抗、王安忆、铁凝等更早地放弃了女性(主义)写作,”孟繁华说。
实际上,在八十年代,女作家普遍不愿被冠上“女性作家”的头衔,那似乎意味着一种对能力的否定和照顾;而不少活跃在九十年代的女性作家,很早就坚决表明自己与“女性主义文学”划开界限。
知名作家张抗抗,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在“中国女性文学论坛”上再次旗帜鲜明地反对“会越来越局限、以致限制女作家创作发展的”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不是独立特行的,是跟男性密不可分的,女作家也是,张抗抗说。
而在场的女性文学研究者提出质疑,认为是女作家对“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解曾经比较狭隘,现在认识有了进步。
“如果说进步,那是作家和批评家都有了进步,”张说。
进步和发展是大陆女性作家在新世纪创作的鲜明特点。她们中的有些不再自我封闭,挣扎在硝烟弥漫的“性别战争”中,她们开始拥抱新世纪的温暖,迈向“性别和谐”的爱的世纪。她们开始把目光和眼界放到更广阔的天地之中,以女性独有的细致温柔和博大的爱,来关怀社会人生的各个层面中有关人性的点点滴滴。
“女性性别意识以前从没有到有,是种进步;现在从有到超越,也是种进步,”陈骏涛,中国资深的女性文学批评前辈、评论家,一位保持着极大活力和严谨治学精神的学者对《中国日报》记者如此说道。
陈认为,新世纪十年女性文学主要体现的是以两性和谐发展的意识替代两性对抗的意识,用两性对话的积极姿态替代单性独白的专断状态,表现出中国式的女性主义者的一种智慧,但这一点也没有削弱其对“核心”——男性中心主义——的瓦解。
“这叫微笑着的中国女性主义,”他说。
陈骏涛认为中国随着全世界女性运动的潮流进入到后女性主义阶段是转变发生的原因之一,另外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平和中庸”的文化精髓开始产生更为突出的影响,特别是伴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的决策的提出和贯彻。
陈骏涛在“私人写作”的代表人物林白2000年之后的新作《万物花开》之中欣喜看到了更为开阔、开放的女性作家的姿态;“其后附有的记录农村妇女闲谈的《妇女闲聊录》更是有意思”,陈说。
王红旗更是指出了正直高大的正面男性形象在之前的女作家作品中的缺失。王在铁凝2003年的《逃跑》中看到了男性形象回归的端倪;而终于在2006年的《笨花》中见证了“英雄似”的男性角色的完美表现。
王认为社会发展、教育机会、就业能力已使中国女性强大了起来,她们不用依附于婚姻来生活。她们的独立和自主随之也使女作家们在新世纪十年“不仅关注女性命运,更关注男女性别平等,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与和谐关系”,王说。
“21世纪女性写作的突出特点是三个“走进”,即走进家族与时代历史,走进民间灵魂乡土,走进人格成长世界,”王说。
她还表示女作家写作的作品量很大,谈当代文学不说女性文学,就无法研究。女作家已经用写作实力证实了在女性文坛上的位置,她们的文学影响力史无前例,对社会文化注入了多元性的因子。
女性主义理论是外来的概念,而现在回归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的理论建构,会为女作家的创作送来馨香的清风,王说。
而孟繁华则提出:“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的凸现,使性别意识逐渐退潮。”
“事实也的确如此,两性面临的共同问题更为严峻,女性性别问题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优于两性共同面临的问题。这是他们放弃性别写作的现实基础。”
孟认为女性仍然保有“细腻、隽永”的写作风格,但与其说以性别意识,不如说以性别视角来架构、书写具体的作品:“她们通过女性的视角来关注当代现实问题:如就业、边远地区、环保等,”孟说:“女作家不再有颠覆男性的意识形态,更多的是讲述现实之中女性的命运,不是涉及斗争和歧视。”
孟还指出,新世纪10年来,中国女性最优秀的文学创作是中篇小说,其实男性也是如此。
他认为优秀的长篇不算多,例举了王安忆、铁凝、林白、徐坤等的长篇作品;而在中篇方面,北北、盛可以、付秀莹,乔叶、潘向黎等女作家的达到世界水平,“还是比较看好中篇,”他说。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usa/2010-08/13/content_11150419.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梅佳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