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yle="WIDTH: 330px; HEIGHT: 220px" title=""/>
" style="WIDTH: 345px; HEIGHT: 220px" title=""/>
相关视频: 广西探寻白海豚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9月3日广西报道:那天真是幸运,让我们看到了好几只海豚围绕着三条摩托艇游来游去,而且其中有2只缠绵在一起,互相绕来绕去。
伴随着照相机快门的咔咔声,这些威风的小精灵们腾出海面,又深深地扎进水里,向四处游去。几分钟后,又有几只再次从远出海面窜出来。这一幕是我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距离海岸10公里左右的三娘湾海面上看到的。
这些海豚虽然也叫驼背豚,在海洋生物分类中,它们属于鲸类海豚科,但三娘湾的海豚因其独特而叫中华白海豚。它们通常都是粉白色,也有白的或是灰色的,背上有明显的肉峰,贴在微微弯曲的脊背上,还有浅浅的鳍。
沿着中国海岸线,像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岛,福建的厦门以及台湾岛周围,还有一些这种中国独有的中华白海豚,它们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很不容易看到这么多的中华白海豚聚集在一起,而且它们相互间又是这么亲密。”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陈梅告诉我们说。她正在做环境改变对海豚生存环境影响的研究。陈梅一边录像,一边做着记录,还时不时地抬起头来看看离开这里不太远的地方,那几条大渔船。
“按照地方法规,捕鱼船不允许到这一带打渔,这些船离中华白海豚生活的这片海域太近了。”帮我们驾摩托艇的渔民黄孝德对我们说。他今年30岁。他一边朝着这些海洋哺乳类动物吐出大量泡泡的地方慢慢开过去,一边说:“我们就曾看见过一只海豚,脖子上有一条好几寸深的割伤。那是一条捕鱼船几年前伤的它。”
多少年来,海水平缓的三娘湾海域一直是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天堂。它们还没有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但是,潘文石教授已经开始担心了。他是研究大熊猫专家,特别是以陕西秦岭大熊猫的自然习性研究而享誉世界。
他在独家采访中对中国日报记者说:“今后几年,这个区域都将进入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他说他相信钦州会变成另一个深圳,一个与邻居广东相连的主要工业城市。
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正式公布,计划将三娘湾开发为海洋生态旅游区。这个地区的开发是整个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发区是2年前国家批准的,目的是要打造“国家经济发展新兴增长极。”
在国家计划之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将成为拥有包括港口、炼油、钢铁、化工厂、造纸厂以及其他设施的新型工业基地。
地方人大于3月份已经批准了钦州2010年发展规划,同时也列出了城市优先发展的8个领域。
其中包括建设核心工业区,国际港口,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服务。计划也将把钦州建成一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并有相应配套的商业服务。
为实现这个目标,官员们四处出击,吸引投资,同时通过推介文化项目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三月份以来,官方准备斥资306亿人民币(约合44亿美元)启动了84个新项目,而且还将开工另外186个项目。
三娘湾的东南是北海市,西边是钦州湾。钦州湾现在是保税区,正在修建一个深水码头,一个以机器制造,电子工业、纺织、建筑材料为主的制造业基地,还有一个物流中心,为机械、高级纸张,化工、食用油和合金及化学产品服务。
潘教授说:“优先发展不止是在中国,整个东南亚都是一样。任何力量都挡不住。我现在要做的是确保中华白海豚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能够继续保持下来。”
钦州市政府也保证说,要确保一个对经济和对稀有海洋哺乳动物都是双赢的结果。8月17日,钦州市长肖莺子邀请潘教授和他的团队一起在三娘湾做了一次特别巡视,为建设一个新的中华白海豚研究中心选址。
在选址期间和随后的晚饭时, 肖市长向潘教授多次重申,市里决心在加速钦州工业化进程中,一定要保护好中华白海豚和它们的栖息地海域。当然,做好这两件事都非常不容易。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珠江三角区,厦门海湾和台湾东南沿岸的中华白海豚数量在不断减少。
有一段时间,相信有近20个种群生存,“但是现在,据我们所知在中国沿海水域,也就剩下5个了。”英国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海洋哺乳动物研究部的海洋生物学家林德赛·波特说,“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显示每个种群都有一些我们现在还解释不了的问题。”
这5个种群都是独立分开的,因为每个种群之间的距离是太远了。
波特说:“它们的生存环境正变得越来越恶劣,除非现在就采取有效的保护行动,否则这种变化在未来长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她曾经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支持下,花了好几年时间在香港研究中华白海豚。
在2006年召开的第58届国际捕鲸委员会(IWC)年会上,潘教授、波特女士以及其他研究人员就呼吁关注中华白海豚所面临的极其危险的境地。他们指出在珠江三角洲和厦门港一带,捕鱼船和沿海经济发展已经对海豚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死亡。
举例来说,由潘教授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向IWC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香港,平均每只白海豚每个月要被撞一次。同时,其它研究显示厦门港附近的海洋哺乳动物的数量在1994年至2004年的十年间减少了差不多一半。
今年4月,台湾媒体引用台湾大学生态研究所李培芬所长的话说,有大约100多只中华白海豚目前生活在岛的沿海周边。
提交给IWC的报告中还说:“目前所知种群中,生存在三娘湾的一群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种群。”
然而,由于城市发展计划出台,专家们越来越担心了。
三娘湾在2004年开发为开放的旅游目的地,柏油路已经从昔日的渔村通向广西的各大城市。钦州也开始兴建一家造纸厂和一个大型炼油厂。
这份报告建议政府保证“所有的建设考虑都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在减少对现有的物种的伤害上。”宣传推广,使中华白海豚“成为在三娘湾栖息地里,受到保护生物的旗舰物种。”
那次IWC大会已过去4年了,整个钦州湾地区现在像是一个大建设工地,炼油厂和造纸厂的二期工程已经开工。
海南省三亚市这座旅游城市沿海岸的地方,都是林立的饭店。和三亚相比,钦州三娘湾算是尚待开发了。三娘湾海滩边上目前还只有一个度假村和有限的几家海鲜餐厅。
正是由于原始自然,又能有机会在海上看到海豚,三娘湾的名气才越来越大。在过去的2年里,这里每年吸引了超过百万的旅游者,在旅游旺季,游人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能超过十万人。
在读博士生陈梅告诉我们, 在旅游旺季,经常能看到10多条摩托艇载着80来人在海上游览。
当地正绘制着更加雄心勃勃的蓝图,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包括建一座5星级的酒店,三娘湾旅游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姚泽荣如是说。
渔民和村民们都说他们正在见证大量变化。
黄孝德家世世代代在三娘湾靠打鱼为生。他从小就学会捕鱼,也练就一身观察中华白海豚的本事。他现在经常作为向导,带着像潘教授这样的研究人员出海去研究海豚。
每天,小黄都是3点就起床,去打鱼或是捕捞贝类,卖给那些餐厅。然后在8点钟以前回到岸边,开始为当地的旅游公司开摩托艇,每天大约能带4批客人到海上。
他说:“前些年,三娘湾有好多海豚呢。”
潘教授和他的团队,还有像陈梅那样的研究人员都说他们准备加倍努力,好更多了解中华白海豚的生态状况。
波特女士也说:“在确定后果以前,谁都不应该改变海豚的生存环境。”
潘教授还说:“我希望人们过两年来访问这里(三娘湾)时,他们将发现钦州达到了2个目标:海豚正在受到保护,城市正变得现代化。”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9/03/content_11249877.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黎星 火炎 黄眧华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