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0月29日报道:如果说今年的纽约时装周有什么新亮点,那就是亚裔设计师在美国市场抢尽风头。
像Phillip Lim, Thakoon Panichgul, Derek Lam这些新晋设计师都在今年夏天炙手可热,他们与Richard Chai, Alexander Wang, Jason Wu(吴季刚)一起获得了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授予的新锐头衔。
“亚裔设计师如今备受推崇,这归功于他们的天分,”协会执行主席Steven Kolb说道。“我们会为这些设计师颁奖完全是出于他们的天分,只有天分。”
尽管他们的肤色不是获奖的原因,仍然有时尚界的专家指出,在进军远东的高端市场——尤其是中国时,具有亚洲血统的新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了86亿美元。据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各路国际大牌都瞄准了中国,想在这一时期长风破浪。同时,为亚洲市场量身定做的产品也是一个新的苗头。
今年,李维斯全新发布了Denizen——针对中国、韩国、新加坡18-28岁的青年群体的新品。而爱马仕则在上海的专卖店推出了为中国消费者独家打造的中国奢侈品创新品牌“上下”。
除此以外,中国也是众多亚洲设计师不可能放过的一块肥肉。
“每一位设计师都想借势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有所作为,”在美国赢得满堂彩的尼泊尔时装设计师Prabal Gurung这样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越来越不可忽视,就像没有人会忽略欧洲一样。如果你没有想过中国,你真是太愚蠢了,你会错过太多。”
这些具有中国血统的弄潮儿,他们从未放弃中国人在时尚设计中的民族自豪感,并且越来越多的将这一元素融入设计之中。而这也是纽约帕森设计学院院长Simon Collins所信奉的。“从新的趋势来看,中国人想要具有中国味儿的设计。”
信心与优势
近年来,全球经济步履蹒跚。于是西方品牌越来越多地转向了发展中的市场,如同中国、印度。
“市场的转变带来的是文化口味的迁移,这不仅使得华裔的美国设计师抢占先机,整个中国设计师的群体都会收益”,中国时尚品牌Blanc de Chine创始人Kin Yeung说。
而具有先见之明的亚洲设计师早就试图将他们的市场拓展到远东地区。
获得新锐头衔的Jason Wu(吴季刚)生长在台湾,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上,总统夫人米歇尔所穿的礼服正是出自他的手。2009年他与奢侈品零售店Lane Crawford合作,现在正在着力向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实现国际扩张。
最近他也宣布与日本超具人气的护发与化妆品品牌——资生堂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采访中,Jason Wu说:“我对的中国血统感到很自豪也很感激。很大程度上这帮助了我在亚洲市场的顺利前行。”
Derek Lam设计的时装在香港极富盛名的Joyce Boutique(乔伊斯精品屋)出售,他也出任意大利皮鞋品牌Tod’s的创意总监。其独家品牌公司董事长Jan Schlottman相信,Derek所做的这两件事都是他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声名鹊起的原因。
“现在中国大众越来越多地接触国际尖端潮流,他们也学会了通过自己的着装来表达个人风格。通过这样的洞察,我们就看到了新一代品牌成长的契机。”Jan Schlottman说。
然而,也有一些时尚界人士质疑,这些定位在中国的亚裔设计师是否会在另外一些国家碰壁,因为许多受众长久以来要的就是原产欧洲高端品牌的尊贵感。
面对这样的质疑,帕森设计学院的Collins不以为然:“虽然一些外国元素确实拥有长期的优势,但如今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接受中国元素的新趋势。”
当然,中国品牌要达到像路易威登那样的国际声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比起以往那些只冲着国外名牌去的高端消费者,如今的消费者接受度要广泛多了。”
对此,Collins给华裔设计师提出的意见是,为了能具有国际影响力,就不能把他们的品牌完全的中国化,就像宝姿品牌,它不是由中国设计师设计,但是它是一个中国的品牌,这样它在国际舞台上就是一个非常范民族的概念。
但是,无论如何,Schlottman都相信Derek的华裔背景给他带来了行销上的绝对优势。“作为一名具有中国血统的亚裔美国设计师,Derek身上集结了中国人的自豪感。这能够帮助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更亲民。”
同时,也有人指出,中国消费者不会仅仅因为你是黄种人,就买了你的服装。
“设计水准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恰巧那是一位亚裔设计师的作品,那当然很棒,我们会心生自豪感。但这不会是一个主要的卖点。”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的一名来自香港的学生Angel Ho说。
实际上,Derek Lam和Jason Wu他们大多数的设计时装都还是在国外制造,只有一小部分会与中国的制造商有合作。
尼泊尔设计师Gurung说,他的设计能够冲进亚洲市场,正是因为商标上的那一句“纽约制造”:“我的品牌是美国制造,我当然就有更多的市场,就好像这件衣服完全不同了,好像有了一种全球眼光。这并不是说我就完全否定中国制造,但是就目前来讲,纽约确实是我的基地,也是我这个品牌的核心。”
对此,Schlottman认为,随着中国公司开足马力地提升质量,局面会有所改观:“目前我们品牌的服装有差不多20%是在中国制造,而当他们在国际上越来越富有竞争力,我们自然就会看到更多复苏的决心。”
越走越宽的道路
目前为时尚界追捧的几位亚裔设计师几乎都是纽约帕森设计学院的毕业生,那是美国最杰出的设计学院之一。
根据学校的统计数据,帕森设计学院大约70%的国际学生来自亚洲,而另一所纽约的设计学院——时尚理工学院的1200名设计专业的学生中,也有23%的亚裔学生。
“不能否认,近十年最成功的设计师中有许多的亚洲面孔,” 毕业于帕森设计学院的Collins说道。他与Derek不久前一起受邀,担任了一个电视设计比赛节目的评委,其原形是在美国十分火爆的Project Runway(《天桥骄子》)。
Collins说,他们不会因为任何国籍背景的因素去评判选手,当然如果有中国人在国际上卓有成就,也会激励后来者去尝试一些他们不曾尝试的东西。
普瑞特艺术学院时装专业教授Rebeccah Pailes-Friedman说,无论是申请该专业,还是该专业录取的亚洲学生这些年来都显著增长:“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亚洲设计师具有很前卫的想法。亚洲经济的成长,给了梦想从事设计的人们更多的机会,也吸引许多人到美国来接受这方面的教育。”
那么,又是什么激励亚洲学生去做时装设计呢?
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的Kolb认为,许多的亚洲人都从事服装制造领域的工作,这带动了另外一些人去从事时装设计。
确实,Derek Lam曾在多次采访中提到,他的家庭在加利福尼亚的新娘礼服进口生意对于他的设计事业有很大的影响。同样的,Vivienne Tam, Anna Sui, Vera Wang这一批在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的亚洲设计师也有类似的感想。
Gurung 说:“如今大多数为时尚圈熟知的亚洲设计师都是第二代的美国亚裔。我们的父母到美国,走的都是传统的 老路,当医生、工程师、建筑师,而我们就有更多机会去走更宽广的道路。”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10/29/content_1147376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Kelly Chung Dawson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