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月5日言论版文章:在中国的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中国人,2011年中国面临的最大经济问题将会是什么?他们的回答都是:通货膨胀。很多分析家也持同样的看法。但是,他们或许都错了。不可否认,目前居高不下的物价让中国众多家庭忧心忡忡。通货膨胀带动近期食品价格上涨,而由于低收入消费者的支出主要用于食品的购买,所以食品价格上涨对这部分人群影响最大。
但是,我们经常忽略一个事实——低收入家庭通常就是生产粮食的农民。对于大多数的农民来说,粮价的上涨可以转换为收入的增加。当然,这取决于粮价上涨的准确原因。比方说,如果是由于家畜或农作物患病,或者受到干旱或洪水的影响,粮价也会上涨,但农民却会蒙受损失。
然而,对通货膨胀深表忧虑的人们倾向于认为,近期粮价上涨的背后另有原因。一种观点认为,过去两年中,贷款数量的迅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粮食需求量的增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工人工资的增加。在各类食品中,价格涨幅最大的是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如果事实果真如上所述,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担心。贷款推动粮食需求量也好,劳动力短缺促使农产品涨价也罢,总之,收入逐渐由较为富裕的城市居民向相对贫困的农村居民转移,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了,我们应当对这一转变表示欢迎。只有通胀超出粮食领域,扩展到人们生活的其它方面,问题才算真的严重。然而目前几乎无任何迹象表明通胀已扩展到粮食以外的领域。
不可否认,由于粮食涨价,城市贫困家庭的生活变得更加艰苦,但我们不应夸大他们所面临的困境。目前,政府正通过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补贴对他们进行帮扶。而政府也应对当前正在实施的一些措施,如限制商贩哄抬粮食价格、调运储备粮以增加粮食的市场供应等持谨慎态度。因为,这些措施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却无疑会给农村低收入群体雪上加霜。
此外,如果高粮价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紧接着受益的就是城市的低收入群体。当农民工在自己的家乡就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时,愿意外出打工的人就会减少。其结果是,过去和农民工竞争的城市工人也会由于劳动力紧俏而增加收入。
但也有人认为,最近物价的上涨并没有带来工资的上涨。2009年之前和之后,人们的工资水平都得以迅速提高,唯独2009年当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工资的上涨出现了停滞。在2008年之前,农民工带回家的钱一直成倍地增长。
在这种背景之下,最近的工资上涨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也没有理由认为,最近工资的上涨是因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这表明其它因素在起作用——最有可能的就是去年夏天大范围的洪水使得粮食作物遭到毁坏,进而减少了粮食的供给。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粮食减产,无粮可卖,因而无法从高粮价中获益。此外,这也意味着粮价上涨可能是暂时的——当下一个收获季节来临,粮食供应充足,粮价势必会回落。进一步的结果是,2011年,中国的通胀不会像人们担心的那样强势,而是会得到抑制。
另一点,在通胀的中期阶段,农民的收入并不会有太大的增加。实际上,今年摆在中国面前最大的挑战不是“战通胀”,而是如何将国家的财富放进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口袋。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将经济平衡放在首位,但是,如果工人不能更多地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这一目标将很难实现。
在过去十年中,人们的工资水平大幅提升,但相比之下,政府和企业获益更多。正因如此,国内消费投资的增长远远高于消费的增加,中国企业产量的增加也远超国内需求的增长,大量产品用于出口,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改变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在中期阶段,中国已经不能继续依赖外国消费者,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然而这也关系到中国同世界其它国家,尤其是中国和美国的关系。
如果中国不能通过减小贸易顺差的方式实现全球经济的平衡,就会使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在2012年美国大选之前得到众多的拥护。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1-01/05/content_11795511.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为伦敦宏观经济研究咨询公司资本经济的高级经济学家 Mark Williams 编译 刘江波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