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2月25日专栏文章:本周一,在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在提出的做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中,总书记提出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呢?互联网做过相关的调查,最普遍的答案之一就是鼓励学生提问。
然而,中国数百年来形成一种老规矩,只有老师才有提问的权力。往往老师常问这种不是问题的问题:“对不对啊?”继而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选择。
我最近写的一篇专栏,题为“如何赢得教育孩子的竞争”。有位读者就回复说,他/她教学时孩子们从不提问的现象让其深感郁闷。
但是要是这些孩子,或者所有孩子,都喋喋不休地追着他们的父母和老师问“为什么?”那会怎么样?
初中历史老师王娜在河北省的一个教师网站上说道:不少老师抱怨课堂上,学生们问太多的各种问题会影响老师的教学进度。
为了保证完成老师们的教课计划,有些老师就不鼓励学生提问。毫不奇怪,学生们很快就不再提问了。
前几年公布的一个调查报告发现:在小学,大约有13.8%的学生在课堂提问;初中时,这个比例就降至5.7%了;而到了高中,则仅为2.9%。
但是越来越多的像王老师那样的教师认识到,“剥夺学生们提问的权力,将会抑制他们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机会,也会影响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自2008年起在河北廊坊执教的王老师认为:培养孩子们的求知欲可以激发他们不单是问些问题,而且是要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训练他们的创新能力。
令人高兴的是这样的讨论已经遍及全国,同时老师们探讨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像这样能够问问题,对提高学生们以及大众的科学素养肯定有帮助。胡主席也强调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掌握基本科学知识的百分比要落后发达国家大约20年。
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对科学技术感兴趣了。他们的知识来源不单是从电视(占87.53%)和报纸(占59.12%),还有朋友和同事(42.98%)的口口相传以及互联网(26.61%)。
有意思的是,大众对科技的态度也比较客观。有大约75%的人相信科学技术既能带来好处,也会带来坏处,但好处多于坏处。
例如,最近的调查显示即便一些科学家表示转基因大米食用安全,可仍有近70%的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持保留态度。
鼓励学生提问,可以帮助他们学着创造和创新。就像王老师所言,“用这种方式,我们也许能培养出个爱因斯坦呢。”
既要培养学生们对科学技术的评判性思维,也要提高他们思考社科问题的能力,这样可能会使他们受益更多。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02/25/content_12075751.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专栏作家 黎星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