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3月30日评论版头条文章:3月11日,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发生了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的海啸,导致福岛的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到目前为止遇难、失踪人数已达战后最高,经济损失预计超过10兆日元,成为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这次日本的特大地震,是人类的灾难,是世界级的灾难,灾害无情人有情,救灾不分国界。日本大地震发生以后,中国领导人向日本人民表示了慰问,对在地震、海啸中死亡的受害者表示了哀悼,中国政府派出了救援队并提供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和燃料。中国大多数网民也向日本人民表示了慰问,很多网友还把自己的友好善意的表示发到了日本驻华大使馆的网上,引来日本驻华大使通过电视向中国人民表示感谢。
在日本,当灾难来临之际,一位叫佐藤充的日本人为了安排中国研修生撤退而被无情的海浪吞噬;许多日本国民为灾民无偿提供食物、住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大爱无疆的真諦。灾害的影响虽然还在持续和扩大,但大多数日本国民沉着应对,没有慌乱,各项救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重灾区的中国灾民也得到了与日本人同样的救助。这种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一视同仁的品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近年来由于担心中国军事力量增强和钓鱼岛争端,日本国民对中国的好感度降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水平,使得如何改善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感情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一个关键。而这次灾难为两国人民相互认识对方提供了一个敞亮的窗口。在面对灾难之际,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相互支援,相互慰问,共同哀悼死难者,体现了超越国家和民族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显示出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和宽广胸怀,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心灵沟通,使中日两国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拉近了心理距离。
在灾难之后,日本会立即启动地震、海啸之后的重建工作,而近在“一衣带水”之隔的中国必将成为向日本重建工作所需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促进日本一些高技术企业恢复正常生产,也是保证中国从日本进口高技术产品的需要。例如此次受灾较为严重的东北地区,是日本以及全球半导体原材料硅晶片的生产重镇,全球最大的硅晶片厂商日本信越化学的一家重要工厂正位于本次核电厂出问题的福岛县,该工厂的硅晶片产量占全球产量22%,也是中国电子生产企业的重要原料提供者,世界各国的电子产业都期待像信越化学那样受到灾难影响的高技术企业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产,防止跨越国界的产业链的关键部位出现断裂。
可以预计,中日经贸关系将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这里所说的“深化”是指日本将可能需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近邻国家转移一些不适于建在地震多发地区的生产据点,特别是对生产精度要求极高的半导体芯片生产,哪怕是低强度的地震都可能导致关键制造设备的位移而影响产品质量和成品率,中国大陆可望成为日本某些高技术企业转移生产据点的一个重要方向。
由于地震、海啸所引起的核泄漏事故则增加了需要中日等东亚国家共同应对的核电安全问题,因为中国、韩国、台湾地区等也建有很多核电站,特别是中国,截至2009年中国沿海地区已建成6座核电站,尚有10座正在建设当中,因此如何吸取日本大地震的教训,应对核电安全问题,成为中日等东亚国家共同课题,因为相互邻近的国家万一发生核事故,不仅会影响本国,也会影响邻国,这是一个不分你我的共同的安全问题。
这次日本大地震虽然是与人类活动没有因果关系的大灾难,但是它显示出自然力的无比强大,警示人类要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应对与人类活动有因果关系的大灾难,包括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沙漠化扩大、热带雨林锐减等等,这些灾难不像地震、海啸那样具有突发性,却在悄悄地、慢性地毁坏人类共同家园。中日之间是有矛盾,中美之间是有矛盾,但是在面对人类与破坏性的自然力的这个更大矛盾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矛盾难道不应该服从解决更大矛盾的需要吗?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场灾难也有教育作用,并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在环境利益上命运相关、休戚与共的邻近国家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提供有益的启示。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thinktank/2011-03/30/content_12247506.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 冯昭奎 编辑 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