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31日报道:尽管中国可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会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改变方向。
几周前,许多评论员似乎都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对经济过热的迹象反映过缓。然而现在,看到一连串比预期弱的数据后,他们担忧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经在急速下滑。
当然,自今年伊始出现了转机。政府的一揽子刺激政策给工业带来的推动作用已经平缓了。同样,由于去年年底取消了鼓励消费者的一些政策,家庭开支上升的势头开始出现缓解。从其中备受关注的一项措施来看,目前家庭开支的增长速度是近七年来最低的。
然而我们还需要一些观点来证实。事实证明经济活动在逐步放缓,而非大幅下落。如果此态势还会像现在那样持续下去,中国经济在今后两年仍将增长百分之八至九。这或许会使有些人失望,但也不会是一场灾难。
悲观的人指出两种由良性放缓转变成硬着陆的潜在的风险因素。首先是“电荒”近几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这一现象使得电力行业的一些人预测将是自2004年以来出现的最为严峻的“电荒”。
但如今与04年相比,“电荒”现象存在着重大差异。七年前,中国只是简简单单地缺乏发电量。发电站的缺乏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短期束缚。然而,自2004年起就大量增设发电站的数量,如今的电力行业具备了充足的电力储备量。
如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高价煤和封顶的电税使发电企业无法产生利润,导致电企不愿亏本经营而削减电力供应。结果,如果“电荒”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变数,政府会采取多种选择(措施)。政府会给发电企业一些补贴以弥补他们的亏损。还会采取提高电税的措施。如今,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第二种可能不适宜作为可选措施。或许这种现象不会长期存在。但看上去,通货膨胀很有可能在今年的下半年有所缓解。
在任何情况下,最近几年里或多或少出现过“电荒”问题,但并没有造成大面积断电。许多企业都能使用自己的柴油发电机组发电以保持正常运行。早在2004年,中国经济在电力缺口情况下,能顺利进行并设法将我国GDP数值达到双位数的增长。
第二个担忧在于房产业可能萎缩。一批新落成的房产业将于随后几个月进入市场,这可能会抑制开发商对新项目开发的胃口,尤其是去年为减缓价格上涨而实施的政策仍然在其作用。
在建筑领域尚未出现任何放缓的迹象,或许因为政府增加保障住房供应的努力抵消了在高端市场方面的放缓。一般而言,虽然不是周期性放缓,房产业暴跌的风险因为房价膨胀减少到个位数增长,而平均工资却以两位数增长而消失。
总之,担心中国经济面对即将来临的硬着陆几乎是完全错误的。然而,近来的放缓阐明中国经济的几个重要而又令人担忧的趋势。最为彰显的是,中国经济及其对资源的需求不应被视为会永远按照过去几年的增长率继续增长。
小幅涨价是中国在今后几年里仍面临的挑战。虽然这些挑战不会引起突然的硬着陆,却会导致一个长期令人失望的增长。例如,消费者在过去几个月里支出疲软证明经济继续依赖于投资。
事实上,中国在短期内能够避免剧烈下滑的最后一个因素是,因为通货膨胀可能会即将开始,如需要的话,在今年下半年,政府将有空间放宽政策。此种措施很有可能会以更有力的银行贷款形式出现,进一步彰显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为取得越来越多的国民收入份额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正在日益加大。企业投资是为了能在国内外出售得更多。但从长期来看,当消费者需求的增长没有产量增长快的时候,那么这些企业将会为生存而努力。该行业的产能将过大而银行将面对一大堆企业无力偿还的贷款。其中任何一种结果将阻碍经济发展。
依赖于国外消费者不是一件现实的长久之计。这就是为什么政府不久前至少原则上同意要鼓励中国消费者增加开支的原因。重新平衡曾是中央政策的目标,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重要主题。
而政府看来正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家庭整体支出占总支出的份额10年内一直在下降,就在拟草“十二五”规划纲要期间,还在继续呈下降趋势。如果中国在做出重新平衡的政策方面没有马上采取措施,那么随之而来的今后几年的经济增长较之预期将会大大放缓的风险也将增大。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05/31/content_12608966.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是资本经济的资深中国经济学家,是设在伦敦的独立宏观经济研究顾问 Mark Williams 编译 吕捷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