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报道:2011年年初,北京的交通拥堵让其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然而,这样的问题也渐渐蔓延到了中国的很多二线城市。
在位于中国东部的安徽省合肥市,走在路上,你时不时可以看到一位优雅得体的年轻女子坐在一辆破旧的摩托车上。骑车的人不是衣冠楚楚的年轻男子,而是穿着简陋并戴着头盔的骑手大叔。别觉得奇怪,因为她很可能只是实在打不到出租车了。
当一线城市不断被交通拥堵困扰,合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适合居住的二线城市。中国科学院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的平均上班时间为52分钟,而在合肥的上班时间是28分钟。这让很多人感觉到在当地生活的便利。
然而,在这座二线省会城市迅速发展的近些年里,这个城市的交通问题也在日益显现。“打车难,公交车太挤,堵车太严重”已经成为当地人出行不可避免的问题。于是,非法运营,快速穿行于拥堵交通的“摩的”开始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选择。
31岁的卢宇是安徽蚌埠的一名教师。去年,他来合肥参加考试, 从合肥工业大学出来正是傍晚交通拥堵高峰期。他想打车去酒店,却发现眼前来来往往的出租车没有一辆是空的。倒是有不少骑摩托车头戴头盔的人时不时在他面前停下,问他,“走么你?”
卢宇之前也听说过摩的,但他一直认为那只是一种廉价的出行方式,于是他干脆地拒绝说,“我打车。”
一位摩的车主听罢冲他喊道,“你打得到才怪!”
在雨中站了二十分钟,卢宇才发现这个车主很可能是对的。离和别人约定的时间越来越近,他只好搭一辆摩的去了酒店。
这趟摩的之行把他吓得不轻。他后来描述说,他觉得摩托车在雨中开得飞快,一路还闯了好几个红灯。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这趟并不舒适的路程,价钱几乎和乘出租车一样。
他当时就想,不到万不得已,再也不坐摩的了。
“我们收这个价钱是有道理的”,29岁的韩瑞开摩的已经有三年时间了,“谁都知道坐出租车舒服,但现在合肥打出租不容易。特别在上下班高峰,很多出租车都堵在路上呢。”
“所以要是赶时间,最好还是坐我们这种摩的。现在堵车越来越严重,但不管多么拥堵,我们都可以在车流里穿来穿去,不耽误时间。“
按照交管部门规定,摩托车是没有运营资格的,因此也无法统计,在合肥49707辆摩托车中有多少是摩的。但通常,摩的车主会沿路问路边的人是否需要乘车。很多摩的上都装有计程器,也会告诉乘客所跑的公里数,但搭车价钱多半是乘客在上车前一番讨价还价商量好的。
“我们就是快!”
25岁的殷小青已经在英国伦敦生活了三年时间。不过她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四年前她的家乡合肥的交通状况。2007年,她在合肥一所英语培训学校教书,正值合肥城市大建设,两座高架桥同时在修建,另外还有一些道路也在改造中,这让交通拥堵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她的工作需要她经常在30分钟内从一个教学点赶到另一个教学点,而在堵车严重或打不到出租车的时候,这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
几次上课迟到后,她发现摩的是个能让自己准时上课的好办法。于是她干脆租了一辆摩的,留了车主电话,随时让车主把她从一个教学点送到另一个教学点。
“小青的这个点子让我们觉得很特别,她每次穿得很优雅去坐摩的上课也让我们觉得很有趣,”殷小青的同事乔静回忆道,“有老师开玩笑说,坐摩的像黑社会女成员。不过后来我们发现这还真是个准时赶课的好方法。我现在很多同事都骑摩托车或坐摩的赶课。”
韩瑞回忆道,三年前他刚开始开摩的的时候,合肥市的摩的还没有这么普遍,多半停在繁华拥挤的市区和商业中心。不过现在,在合肥的很多街角或小区门口都能看到等客的摩的。
“人们上下班和吃饭的时候我们最忙,”韩瑞说,“坐摩的的多半是上班快迟到了,或着急去饭店参加朋友聚会。这个点也是堵车最厉害的时候,我们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我们就是快!”
合肥的出租车司机陈金水说,自己经常被乘客催促“快点儿”。
“‘师傅快点!’是我听得最多的话,”他说,“我们开出租的觉得很为难。路上堵得厉害,前面一大排车呢,怎么快啊?”
“这城市变化快”
陈金水开出租已经有六年多的时间了。他们一家都在合肥南边的滨湖区长大。这片地方原来属于合肥市郊,在2006年前后的时间被规划建设为合肥市滨湖新区。
滨湖新区的面积大约在196平方公里,拟容纳120万人口。2006年,新区建设启动,两年后开始有居民入住。现在,这个区域已经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医院,学校,政务中心和大型超市等基础设施都已配套齐全。
“合肥市近几年确实变化很大,”陈金水说,“我刚开出租那会,合肥还没有高架桥。现在都有四座了。真是很难想象如果现在还没有高架,合肥能堵成什么样儿。”
2006年以来,合肥市建成了许多公路下穿。眼下,合肥市还有两座高架桥在建设中,它们的建成将更好地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难题。但在合肥的金寨路高架上,每到下午5点到7点,高架桥下口的堵车依然让很多司机心烦意乱。
“我喜欢把我车上的广播调到故事频道,”陈金水说,“这样堵车的时候乘客就能听听故事,不至于总看着眼前的汽车长龙一动不动。每个人都赶时间去目的地,但堵起车来大家都只能干着急。”
滨湖新区离市中心距离12公里,2007年,在新区投入使用后不久,连接市中心和滨湖新区的快速公交1号线(BRT)也开始运行。如今,共有四路公交车可以到达滨湖区。去年10月起,为方便居民出行,新区内还专门开通了区内公交。
25岁的张旭在2008年入住滨湖。
“那时候的快速公交1号线并不拥挤。”她说。
如今,1号线和合肥市其他公交一样拥挤。5月的一个周六下午,在市中心快速公交1号线站台候车的乘客一直蔓延到站台天桥,站满了整个楼梯。排在后面的乘客得等一两趟车才能挤得上车。
“Think ahead”
合肥市政府也发现,如今合肥的交通问题已经和北京等大城市曾经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相似。
不久前召开的合肥两会中,有不少代表的提案都涉及到了交通问题。
合肥市政协委员江洪浏提到,有效控制私家车保有量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缓解合肥面临的交通问题。
“大城市在交通问题出现以后才开始寻求解决办法,”她在接受一家安徽媒体采访时说,“我认为发展中的合肥应该提前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安徽的汽车销量虽然还在增长,但速度不比往年那么快。安徽省统计局资料显示,安徽省今年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长了16.5%,但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32.2%。
“我是2008年买车的,”张旭说,“不过现在高峰期也不愿意开车了。堵车是个烦心事儿,加上一小时5块钱的停车费和费劲找地方停车,好像让开车变得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便捷。”
摩的的风险
很多坐过摩的的人都表示,虽然很便捷,但它的急速行驶和违反交通规则让他们感到害怕。
韩瑞开摩的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但他也知道干这一行的风险。因此,他和很多同行都会戴头盔行驶,并且建议乘客也戴上。
“摩托车还是比汽车危险些的,”他说。
在合肥市去年发生的677起涉及摩托车驾驶的交通事故中共有300人死亡。而在今年1到4月,由出租车引起的交通事故是8起,其中一人死亡,9人受伤。
就在一周前的5月27日晚上,在合肥市又发生了一起摩的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22岁女孩李静当晚乘坐的摩的因为急速行驶中撞到了路边翘起的窨井盖而被甩出十几米远,一周都处于昏迷状态。
“摩托车一直是我们管理的重点,”合肥市交警支队的芮峰说,“我们每周都会重点治理不同的交通问题,但摩的从来都是治理重点。很多人坐摩的是为了避免堵车,求速度。其实摩的的种种不规范驾驶反而让城市的交通拥堵更加严重。”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1-06/08/content_12654477.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张玥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