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6月15日报道:正在消逝的印章艺术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的一个专业。
全世界几十亿人通过电视观看的北京奥运会被誉为是现代中国的亮相派对,它向世人展示了显著的却又传统的中国形象。奥运会的官方会徽是一个古代的印章,上面刻画着一个舞动的形象,它也是汉字“京”的形状,意味着北京。
这种图标所展示的中国形象深深印入了观看过2008年奥运会的人的记忆中,这或许是对印章艺术最大的一次促进,这种艺术可追溯到3000年前。
历史上,印章是由工匠雕刻的,用以充当国家权力和个人身份的象征。
贵族和政府官员将印章交给委托人以让他们去执行官方谈判。印章代表着责任、义务,信任和承诺,为清晰的沟通以及信息的真实性做了铺垫。印章本身是被委托者的代表。
十三世纪以后,印章开始成为中国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成为学者标准的随身佩戴物。
印章上不仅刻有名字,还刻有能表现佩戴者个性的诗词或句子。一些印章还刻有图画。
印章上刻的特殊字体不同于日常的字,它是从甲骨铭文中进化而来的。这种篆书出现在周代(公元前1046-256年),甲骨铭文整洁的结构为现代中国汉字奠定了基础。
现在,21世纪的学者开始从事印章事业。去年,中国第一个篆刻艺术研究生从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拿到了学位,这是中国唯一一家把重点放在研究以及保护该传统的机构。今年,又有5个研究生从事该课题,他们努力使这种古老的艺术富有生气。
近年来,印章雕刻技工忙于推广他们的手工艺。在2006年,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在意大利的托里诺举办了展览会,这是在欧洲第一次举办此类活动。该研究院计划2012年在美国举办一场展览会。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印章制作专家也利用这些重大事件来展示这项传统艺术。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篆刻艺术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功地促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篆刻艺术列入保护之列的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洛芃芃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篆刻艺术受到了海内外的关注。”
他表示,“篆刻艺术被成功地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提高了该艺术的影响。例如,在篆刻艺术被列入之前,很多人认为印章只用于官方文件。但是现在他们知道那些文件中的图章不同于印章。”
西泠印社,是中国成立最早、最大的印学社团,成员有300多个。它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呈现了一场特殊的秀,很多专门制作的印章被用来送给前来参观的外国领导人。
西泠印社总部设在杭州,该社副社长员童衍方说,“过去四年,西泠印社已经在美国和欧洲举办了篆刻艺术展览,今年9月份还将在伦敦举办。”
从国际视角看,印章雕刻仍是一种小规模的艺术形式,主要局限在中国、日本和韩国。西冷印社的外籍成员大多是日本人。
西泠印社的成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蔡树农说,“在西方国家,很少有专为印章艺术举办的艺术交流活动。”
“在很多情况下,印章雕刻师只是随一群艺术家一块出国。”印章雕刻师不仅精通雕刻,还必须要学习篆书。
洛芃芃表示,“学习篆书是印章雕刻初学者的第一道门槛,要使其看起来美观,这些字还必须有好的布局。这使得印章雕刻成为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
洛芃芃说,近年来政府通过给重要人物赠送印章的形式来提倡这种艺术。过去,给来访的外国领导人赠送的礼物往往是丝绸或瓷器。但是,现在他们收到的礼物是印章。
现在,印章已不是国家主席和政要才能享受到的艺术。印章已经成为日常旅游者中颇受欢迎的礼物。
他们参观一个商店,然后告诉雕刻师他们的名字,雕刻师考虑下中文翻译。大约一个小时后,一个个人印章就制造好了。
北京潘家园市场是一个受欢迎的古玩和手工艺品中心,很多个印章雕刻师在这里经营。根据印章制造所用的材料,价格在50元到2000元不等。商店老板季凤光(音译)说,“外国游客偏爱有印纽的印章,他们最喜欢中国龙。他们经常挑选那些价格在10元到几百元的印章。甚至有联合国官员买我们的产品作礼物。”
但是对一些店主来说,印章生意很不容易。
吕品是一位北京的印章雕刻师,几年前他开在琉璃厂的艺术商店关闭了,他表示,政府应该多采取措施以加强印章艺术市场。
坐落在北京市中心的琉璃厂以卖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和古玩出名。它是北京的传统老区之一。
吕品称,琉璃厂里专卖印章的商店很难生存。印章一般和书法等其他的艺术品一块出售。
他表示,“除了书法家,很少人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印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印章只是一种没用任何实用价值的新奇礼物。”
吕品说,由著名艺术家用珍贵石头雕刻的贵重印章通常要卖几千元一个,普通人一般买不起。那些便宜的印章一般质量又不好。
吕品表示,“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以保证印章市场的稳定性,例如,可以设立一条售卖物美价廉印章的专门街道。”
英文原文请见:http://europe.chinadaily.com.cn/epaper/2011-06/10/content_12671244.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张曦 编译 张斯 编辑 潘忠明)